「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38章 【苏德战场】巴尔干的红色旋风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38章 【苏德战场】巴尔干的红色旋风(1/10)

【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九:巴尔干的红色旋风

1944年的第九次打击并不是一场关系紧密的大规模战役,而是由三次在巴尔干地区的进攻战役组成。wenliume经过此次打击,苏军夺取了巴尔干大部分地区。在半岛南端,斯大林按照约定把希腊留给了英国人。在北面,苏军进入匈牙利腹地。

二战时期,按照对苏德英三方的态度划分,巴尔干地区的国家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奥地利,它本就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二战爆发前就并入了德国。战争爆发后,奥地利军队也纳入德军,一同参与德国入侵波兰、法国、苏联等国家的战争。希特勒本人出生在奥地利,所以对奥地利也有特殊的情感。整个二战期间,奥地利籍的将领表现也很出色,涌现出很多名将,例如空军第4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1945年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伦杜利克。

第二类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三国长期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情感上对德国更亲近。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三个国家都依附在德国羽翼之下,派出本国军队一同出兵。但上述三个国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之间有很深的历史积怨,特别是关于特兰西瓦尼亚的归属问题,成为双方的矛盾焦点。

苏德战争时期,两国参战部队都隶属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场上的友军却相互敌视,时常爆发冲突。历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都不敢将两国军队部署在相邻的地段,而是在其之间部署一支德国部队。

二战爆发前,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不久该国分裂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斯洛伐克王国。其中,斯洛伐克在民族认同上更亲近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苏德战场交战双方的阵营中,都出现了斯洛伐克籍军队,其国内也有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支持的游击队。

第三类是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两国同样亲近苏联,特别是保加利亚。在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曾经要求保加利亚独裁者常可夫出兵入侵苏联,可保加利亚方面以各种理由拒绝出兵,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给希特勒提供一兵一卒。

南斯拉夫的情况和保加利亚类似,政府虽然亲德,但民众中以塞尔维亚族为代表的民众视苏联人为兄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