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25章 【苏德战场】刻赤半岛进攻战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25章 【苏德战场】刻赤半岛进攻战役(1/7)

【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三刻赤半岛战役:失落的彼得罗夫

严格意义来说,苏军1944年“十次打击”的“第三次打击”并不包含刻赤半岛登陆战役,仅是指苏军登陆刻赤半岛后,于1944年3月开始的收复克里米亚半岛的战斗。niandanme不过,如果忽略了刻赤半岛登陆,有些问题还解释不清。北高加索方面军是如何进入克里米亚半岛东端的刻赤半岛的?独立滨海集团军如何重新出现在苏军的战斗序列中?彼得罗夫又如何错失了重夺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机会的?问题都能够通过刻赤半岛登陆得到答案。

1943年10月,德军第17集团军放弃北高加索地区最后一块占领区-塔曼半岛,他们通过海峡撤往克里米亚半岛东部的刻赤半岛。此后,第49山地军被部署在克里米亚半岛北部的彼列科普,这里是半岛和内陆的连接处,苏军南方方面军(不久改称乌克兰第4方面军)沿着亚速海已经逼近了这里。罗马尼亚第1山地军和骑兵军被部署在半岛的沿海和内陆,负责警戒海岸和清剿苏军游击队;第5军则继续在刻赤半岛与苏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对峙,防止其渡过海峡进入克里米亚。

德军第5军在刻赤半岛构筑了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半岛的最东端,守军包括德军第98步兵师和罗马尼亚的两个师,分别是第3山地步兵师和第6骑兵师。

苏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在夺取塔曼半岛后,遵照苏军统帅部的要求,立即着手准备渡过刻赤海峡,进入克里米亚半岛。彼得罗夫的部队又被削弱了很多,他的方面军本来有4个集团军,可留给他进攻刻赤半岛的只剩下列谢利泽的第18集团军和格列奇科的第56集团军,另外的两个集团军调给了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

2个集团军共有13万余人,坦克125辆、火炮和迫击炮2000余门。此外,弗拉基米尔斯基指挥的黑海舰队归属彼得罗夫指挥。

刻赤海峡很窄,如果从塔曼半岛横渡,有两个地段比较理想。一处是半岛北面的伊里奇,这里距离到对岸的航线只有16公里。而且从伊里奇向西南方向还延伸出了一条细长的丘什卡沙咀,端部距离对面的刻赤半岛只有5公里。这里虽然不适合实施大规模两栖行动,可苏军可以在沙咀上设置炮兵阵地,支援登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