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43章 【中国战场】胜利前的溃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3章 【中国战场】胜利前的溃败(1/10)

1943年,日寇把战争重点放在了太平洋战场,在中国战场奉行维持现状的作战方针。luoyume按照这一原则,日寇中国派遣军仅在长江中上游的鄂西和常德地区发动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攻势,其目的也很有限,旨在完善态势,保证长江航运及打击和牵制中国军队向滇、缅战场调动。

同一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对整个二战局势分析后,也不再热衷于向日寇反击,而是静待日寇的兵力慢慢衰竭。在与日寇中国派遣军的对峙中,仅以稳定现有战线为目标,没有大规模反攻的意图和准备。因此,对于日寇的几次局部进攻,也仅以击退并恢复原态势为满足。双方的这种意图和行动,致使这一年的中国正面战场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国民政府虽已决定在滇西、缅北方向发动攻势,以打破日寇的战略包围,贯通国际援华通道,但由于同盟国间的意见分歧及中国自己尚需进行反攻的准备,因此,一直拖到1943年10月,才由中国驻印军在缅北方向揭开反攻序幕。次年5月,滇西方面的中国远征军始行出击。

鄂西会战

早在1940年6月,日寇攻占宜昌,但由于中国军队仍然控制着宜昌以下至洞庭湖的长江西岸,致使该段长江航运阻塞,日寇控制下的约2万吨的机动船舶也无法驶向下游。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43年初,日寇中国派遣军着手研究实施一次进攻战役,目的在于打通宜昌至下游岳阳段的长江航路,使闲置宜昌的机动船舶得以下驶,以加强长江的运输能力。同时,歼灭长江西岸宜昌至洞庭湖一线的中国第6战区主力。

日寇具体作战计划是:“由南向北把作战区域划分为3个地区,即安乡、南县地区,枝江、公安地区和宜昌以西地区,并按此顺序分3期实施进攻,以确保能以优势兵力逐次消灭当面的中国军队。达成目的后,转入第4期撤回作战,主力回返长江东岸,但要留置部分兵力占领和守备长江西岸。”

此次作战由日寇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指挥,投入的主要兵力为第3、第1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7旅团的全部,第39、第40师团的主力,第34、第58师和第68师各一部,以及军直属的2个野战重炮兵团和飞行第44战队。此外,还有部分工兵、船舶部队和海军部队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