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36章 【苏德战场】希特勒的第二次努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6章 【苏德战场】希特勒的第二次努力(1/12)

1941年底,德国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速战速决计划流产,战争趋势转向持久化,苏联强大的战争潜力开始发挥作用,德国固有的经济、资源方面的弱点日趋明显。xinjunme随着战场上兵员、装备损失的加大,德国愈发感到力不从心。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在1941年8月说:“我们曾估计敌人大约有200个师。现在已经查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如果我们消灭十几个师,俄国人就会又投入十几个师……时间对他们有利,他们靠近自己的资源,而我们却一步步远离自己的资源。”

苏德战场从一开始就具有规模大、强度高的特征。双方的较量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在开战后的头5个月里,德国就宣称打死、打伤及俘获的苏军超过300万人。德军的损失同样惨重,在苏德战争头6个月,德军坦克的损失率高达688(投入4000辆,损失2750辆)。德军侵苏兵力中本来坦克部队就少,坦克性能也较差,战场上巨大的损失对它无疑是雪上加霜。至于部队人员伤亡之大,更是令德军头痛的一件事。仅半年时间,其东线部队伤亡人数近75万。军官队伍的状况更糟糕,在欧战爆发的头两年,德军只有1253名军官在战场毙命,而在1941年6月到1942年3月的苏德战争中,至少有15万名军官毙命,约半数的师级指挥官需要补充。下级军官的伤亡数是最高的,根本无法及时补充。1941年7月,陆军中有12055名中尉,到1942年3月,减至7276名,连、排一级的职位常常由军士甚至列兵来担任。1942年,共有7800名军官输送到陆军,一年后,总数达到45870人。但是,军官的补充仍供不应求。为解决兵源紧缺问题,德军最高统帅部征调大批仆从国军队参战。直接参加苏德战争的仆从国军队达725个师,包括18个芬兰师、26个罗马尼亚师、115个意大利师、14个匈牙利师、2个斯洛伐克师和1个西班牙师。德国在苏德战场总共集中了266个师约620万人的庞大兵力。

与德国相反,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遭到极大损失,但凭借雄厚的战争潜力,不仅承受住巨大的消耗,而且日益加强了军事力量。由于苏联及时地在东部兴建生产军备的新型工业基地,坦克、飞机产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