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22章 【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必然中的偶然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2章 【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必然中的偶然(1/7)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yunxuanme1933年,日寇进犯华北,热河失守。长城抗战失利后,至1935年7月,国民政府陆续与日寇签订《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日寇进入平津地区。

北方大片领土沦陷,国内民怨沸腾,国民政府内部抗日情绪逐渐高涨。1935年11月12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在19日的报告中提出“最后关头”的问题,仍然没有决心抗战。他说:“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也不轻言牺牲。”

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的态度有所转变。他在国民党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对“最后关头”做了解释。他说:“假如有人真要强迫我们承认伪(满洲)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

与此同时,民国政府并没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6年10月,“两广事变”平息后,蒋介石亲赴洛阳,部署进攻陕北红军的作战计划。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敦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张杨二人于12月12日扣留蒋及随行的国民政府政要,提出“停止内战,北上抗日”的要求,史称“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2月,国民党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明确了两党合作抗日的决心。国民政府开始全面为中日未来必然要发生的战争做准备。

从1928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六次提出整军方案,但因为内战不断,国民党军队序列十分混乱。

至抗战前,陆军编制49个军,182个步兵师又46个独立旅、9个骑兵师又6个独立骑兵旅,4个炮兵旅又20个独立炮团以及少量特种部队,总兵力仅为170余万人。即便如此,编制数量与实际军队数量仍有较大差距。其中,30左右属中央军部队,其余部队是东北、西北、晋绥、桂系、川系、滇系等地方部队。4个炮兵旅共计装备240门75毫米和77毫米山炮、野炮;计划的20个独立炮兵团编制,实际组建的只有9个,共计装备220门火炮(包含100门75毫米榴弹炮、40门10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