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6章 二战前的波兰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6章 二战前的波兰(1/6)

【背景篇】二战前的波兰:一个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的民族

波兰的祖先是斯拉夫人,更准确地说是西斯拉夫人。wenliume在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的《自然史》中记载着,在维斯瓦河流域居住的维尔德人,就是斯拉夫人的祖先。公元1世纪起,斯拉夫人分布在欧洲中北部、西起奥得河、东抵第聂伯河、南至喀尔巴阡山、北濒波罗的海的广大地区,即现在的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各一部分地区。

公元4~6世纪,斯拉夫人开始形成部落联盟,随着后来的斯拉夫民族大迁徙,一部分人继续向东,进入现在的乌克兰地区,他们被称作东斯拉夫人,是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人的祖先;一部分南下到达现在的巴尔干地区,他们被称作南斯拉夫人。还有一部分向西迁徙,他们被称作西维尔德人,也就是西斯拉夫人,他们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祖先。

西维尔德人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开始定居在现在的波兰西南部克拉科夫地区。在之后的几个世纪,原始部族开始解体,封建土地制度随之产生。9世纪时,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中、下游地区,波兰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皮亚斯特王朝建立。公元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波兰国父)接受基督教,他的儿子博莱斯瓦夫一世继位后,加冕为波兰国王,此时的波兰已经是欧洲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

波兰的王位继承效仿西欧国家的制度,即国王死后,将土地平均分给自己所有的儿子,这倒是很像中国汉代汉武帝在诸侯国中施行的推恩令。博莱斯瓦夫一世去世后,也把刚刚强大起来的波兰分成了几份,其中长子“歪嘴”博莱斯瓦夫三世获得了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克拉科夫(小波兰地区)和西里西亚两块土地。随后,他击败了自己的兄弟和神圣罗马帝国组成的联军,吞并了波兰西部的波兹南(大波兰地区)。

1103年至1110年,波兰与波希米亚(古代捷克的称呼)作战,获得了现在捷克西部的大部分领土。到了波莱斯瓦夫三世执政晚期,波兰北部的版图继续扩张,波美拉尼亚地区也成了波兰的领土,此时波兰的疆域已经抵达波罗的海南岸,疆域大体是现在波兰的中西部地区。

波莱斯瓦夫三世死后,王朝走向分裂,波兰进入长达200余年的封建割据时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