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第14章 二战前的美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4章 二战前的美国(2/6)

1773年,英国政府颁布《茶叶法》,允许东印度公司向北美倾销茶叶,12月16日,“茶社”成员化装成印第安人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一批茶叶倒入了大海,制造了“波士顿倾茶事件”。为此,英国政府于1774年4月颁布一系列法案,允许殖民地英军进入民宅搜查。此举直接导致了北美各殖民地联合起来、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1774年9月费城,12个殖民地(佐治亚未参加)的代表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日后美国的开国元勋们都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的55名代表中,包括律师、农场主和商人。这次会议,殖民地代表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独立的要求,但是他们对英国政府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强硬的。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议会上,几种意见争论不休,始终没有拿出一个能够执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双方都清楚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1775年4月18日,又是在波士顿,一个叫莱克星顿的村庄,殖民地民兵和英国政府军发生了军事冲突,美国的独立战争由此开始。5月,殖民地代表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在经历了初期的失利后,大陆军的处境一度极为艰难。1778年,欧洲大陆上的法国、荷兰和西班牙开始支持北美独立。10月,北美大陆军和法国军队取得了约克镇大捷,英军在北美的战争彻底失败。1783年,双方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此后的英国,一直寻找机会重新夺回对美国的控制。他们将美国排除在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洲东南方向,南美洲东北方向,因哥伦布错误地认为这里是印度而得名)海上贸易的范围之外。除此之外,英国还在加拿大的魁北克驻扎军队,并挑唆当地的印第安人和美国的关系,以寻找机会卷土重来。

1812年,美国和法国结盟,再次向英国宣战,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此时的英国受累于欧洲的局势,无法全力以赴同美国作战,虽然一度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还是于1814年与美国签订《根特条约》,彻底放弃了对北美的企图。

美国独立之初,13个殖民地的面积大约80万平方公里。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后,先后将大西洋西部沿岸的部分土地划分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