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及第」

第26章 第 26 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26章 第 26 章(2/5)

“多谢表兄,不过还是不了。”何颐笑着拒绝,“小弟如今不便饮酒,况且天色已晚,母亲还在等我回去。”

看冯贺邦的表情,对这桩生意是极为满意的,肯定也知道此处的生意大多涉及违法。他若是没有充分的理由,不但无法阻止冯贺邦参与,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

两方人马在酒楼门口分道扬镳,洗砚将马车赶了过来,冯王二人则往码头的方向而去。

瞧着两人的背影,何颐眉头皱了起来。

远处一个码头管事模样的人,满脸谄媚一路小跑着迎上冯王二人。

想起关隘处守卫也对王谦恭敬有加,何颐脑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地方不会是王家整出来的吧。

刚才在大堂里,通过周围客人的交谈何颐得到一些信息。野桅渡原本只是一个极小的渡口。由于江宁港收税太重,导致一些小商家不堪忍受,便选择从长江的支流之一——胥河登陆而后从枕霞山将货物运出,以逃避交税。

大约七年前,某位背景显赫的豪门看中了这一处。清挖胥河水道,又扩宽了野桅渡,还设下了朝廷税关一般的机构。竟是在这深山中的野桅渡做起了土皇帝。

大宁虽然商业发达,但朝廷收的税却也不低。

建国初年,太|祖总结前朝灭亡的原因,对商户采取分级收税制度。与民生密切相关之物,如粮、茶、盐等,二十税一;非生活必须品则十税一。以此内推,根据与百姓生存关系的亲密度将商品分级,税率逐级递增。

商户在售卖商品时,必须持有官府盖了印鉴的凭证,这印鉴便是由税官所盖。若无印鉴便会被视为走私,轻则罚银重则坐牢。

这其中需要打通的关节何止一两个。只印鉴这一点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据那些人说,这野桅渡收的银子只有江宁港的一半。但这其中不仅包含在大运河行驶的过路费,还包含了商税。从野桅渡出去,便不用再交一遍商税了。

商人逐利,有这等好处自是蜂拥而至。

按时间来算,七年前正是王驰成为内阁辅臣的时候。没想到平日总是以清廉自诩的王首辅,背地里也不过是只巨贪。

但王谦找冯贺邦又是为的什么呢?何颐有些无法理解,王家已在此经营了数年,为何在这个时候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状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