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一袋米换个媳妇」

第41章 震撼的画面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1章 震撼的画面(1/3)

河工工地在城东十里,张汉东赶到的时候,还没到中午,天却忽然阴沉下来,西北风呼啸而来,像刀子一样,他不觉打了个寒颤。

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马上找到大黑,算上上辈子,两人已经好几十年没见,甚至不知道,兄弟俩再见面时,还能不能认出他来。

他人被风推着走上堤坝,上来就被眼前小蚂蚁一样忙碌的人群震撼了,河床上锦旗飘扬,人山人海,不可计数的人肩挑车拉,熙熙攘攘,忙得不可开交。

而且,这工地居然不是他以为的凄风惨雨,反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苦和累似乎根本算不得什么。

这一段属于县级河工,皖北县的河段,全县农民冬闲时都要参加的大型人工河工程,皖北历来是淮水泛滥的重灾区,这条河道未来承担着疏通水道的重任。

由于这条河是从无到有,就要平地开挖,土方量惊人,全靠人力肩挑车推干出来的,县里组织老百姓开挖已经施工三年,如今挖到河道下面,同时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因为底下全是淤泥,土加水比干土要重很多倍。

所以上河工是一份体力活,没有一定的力气是干不了的。

一担烂泥上百斤都是少的,没有壮年的魁梧身材和一身蛮力气,还真干不了,当时农民的辛苦可想而知。

上河工的男女老少都有,有的人用两个柳兜肩挑,有的用独轮车拉,河道到堤坝估计超过了五十米。

难怪规定至少十八岁才允许来河工,年轻孩子哪承受的住强度这么高的劳动。

张汉东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好几十人肩挑烂泥,排成排大声喊着号子顺着坡道往河堤上挑,就像挑着建筑材料爬楼梯一样,人们弓着腰像蚂蚁一样,小心翼翼一步步往上走。

张汉东被这场面弄得浑身热血沸腾,看着那群人把土堆放到规定的地方,才大笑着又继续往下走去。

他平复了心情朝抓住一个年轻人问:“大哥,请问后湖村的人在哪里?”

年轻人指着前方不远处说:“看见没有,有杆大旗的地方就是。”

顺着年轻人的指点,张汉东推着自行车来到后湖村的河段,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太显眼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1979:一袋米换个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