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三国」

第二百二十二章 谁能相害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二章 谁能相害(1/5)

平阳之南,驰道之上。

庞大的迁徙队伍首尾相连,两千余台粗陋雪橇缓缓向南。

每台雪橇用了四匹马,前二后二拉着装载帐篷、粮食、草料之类。

每个雪橇再运输四五个人,堪称绰绰有余。

运力很是充足。

赵云不喜欢驾御雪橇,他乘马而行,骑乘战马时他会有一种安全感。

随行骑兵监察迁徙队伍,警惕、提防着乌桓俘虏。

乌桓俘虏已经解除了武装,可为了防寒,他们穿了数层皮衣、毡衣,防护效果如似皮甲。

为保证乌桓俘虏顺利抵达,这次文聘所部也一同返回荆州。

双方合在一起,有荆州兵、赵云本部兵接近三千人,乌桓俘虏五千人,马八千余。

后面的雪橇上,庞统裹得跟个熊猫一样。

他头戴双层鹿皮柔软大帽,皱着眉头专注计算着什么。

敏锐的直觉告诉他,雪橇极有可能改变今后北方的冬季战争。

雪橇也不算什么离奇东西,鲜卑人、乌桓人、匈奴人就见过原始雪橇。

现在一个问题摆在庞统面前,马拉雪橇运输效率与车辆相比,哪个更高?

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马匹驮运的效率是最低的。

不需要计算什么,这是庞统的生活常识。

如果马拉雪橇的综合效率追平车辆,那就要对关中保持最高的警惕。

以黑熊、关中兵爆发的战斗力,未来几年时间里,周边诸胡恐怕会沦为柴薪,被关中采伐一空。

汉匈相处四百年,对方有什么弱点,基本上心知肚明。

冬季时的诸胡,才是最虚弱的。

虽说人马经过秋季的滋养算得上膘肥体壮,可冬季诸胡迁徙营地、躲避战争的成本代价太高了。

一拳打过去,诸胡往往只能硬接。

庞统越是思索越是感到难缠,想要抵消、压制关中兵的运输优势,那必须改进、升级现有的车辆,提升到雪橇两倍以上。

但车辆改进,关中也能效仿。

对方更有畜力优势,未来陆运效率只会比中原高。

不过己方在荆州,就算降大雪,积雪消融的也快,不会积攒厚重的冰雪,对方雪橇最多在南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鹅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