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3章 可回收商业火箭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3章 可回收商业火箭(1/6)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向平没有说话,神色中隐约露出不服气,因为这份可行性报告是他们组的博士主笔,然后他来把关的内容。

陈元光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这份报告不太行,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

问题是科研项目,本身看重的就不是经济效益。

能在某些指标上全球领先,有助于发文章才是他们实际想要达到的效果。

学术界只有文章这一个衡量指标。

光是冲着陈元光发的那么多nature和science,向平完全认可陈元光的能力,但这能力和电子雷达压根不沾边,你有什么资格来对这种项目指手画脚。

向平心想,现在这世道是怎么了,他们申请项目千难万难,而现在的年轻人不过是做了点和载人航天沾边的人体冬眠项目,就有这么多国资愿意掏钱赞助。

他不是否认人体冬眠技术的研发难度,而是认为这种大型项目,需要的能力和普通研究需要的能力不太一样。

他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

当陈元光表达对项目意见时,这种感受愈发强烈。

“元光,来说说看你的想法?”毛可比向平更能看得开,他反而有耐心听陈元光的意见。

“我大致看了下,你们原本是打算分三期,第一期的核心目的是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相当于是作为未来载人登月的一部分。

然后整个三期计划下来,是希望能监测太阳系乃至更远的星体情况。

我的建议是专注于太阳系内,把雷达监测范围缩小,我们可以考虑s波段。

构建s波段的相控阵雷达,并且增加射频光纤传输来增加深空跟踪的效果。

通过两者结合来构建深空星体的测绘雷达,这样可以直接测绘星体表面的地理、水文特征。”

为什么华国复眼要把探测范围做的足够广,因为雷达天线阵列去跟踪和捕捉近地天体,这个技术有非常久的历史,早在1980年以前,nasa就建了雷达阵列做这件事。

他们到2022年一共跟踪了接近三万颗近地小行星。

如果单纯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