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

第231章 乾武十一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31章 乾武十一年(1/3)

时光如梭,三年时间过去。

中洲历4606年,乾武十一年2月6日的大朝会显得很热闹。

已经25岁的周晟铭,蓄起了胡须。

随着时间推移,身为皇帝的他,周身贵气越发逼人。

“陛下万年~”众臣躬身贺了一声。

之后,由各大臣汇报帝国的发展状况。

“禀陛下,截止去年年底,帝国钢铁产量12376万吨,生铁产量3456万吨。”

“煤产量3亿6485万吨,发电量32亿千瓦,石油产量4582万桶。”

宋天佑发言完毕,众人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帝国的钢铁产量突破1000万吨。

比世界第二的梅利卡多出了近400万吨。

如今,列强们的钢产量如下:

梅利卡817万吨,昂撒帝国654万吨,德其索伦587万吨,弗兰斯421万吨,罗斯托夫289万吨,蒂利马帝国254万吨,南顺249万吨,亚宁王国154万吨。

像是奥罗曼等国,全都徘徊在100万吨左右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埋头三年的瀛桑,终于在去年正式挤进了列强行列。

世界列强,全都在明面上承认了瀛桑的列强地位。

瀛桑的钢产量直逼200万吨,达到了198万吨。

帝国的年钢产量,差不多是第二名加上第三名之合,真正做到了“两强标准”。

周晟铭虽然内心不觉得千万吨级的钢产量有多大。

前世我们随便拉出一个地方钢厂都有千万吨的规模,但放到现在看来,无疑是巨大的成就。

“好,帝国有如此成就,众位卿家功不可没,帝国臣民功不可没。”

“全赖陛下圣恩~~”

随后,宋天佑详细介绍起如今的帝国工业。

重工业增速平均,以每年百分之六十的增速保持了三年。

轻工业更是超过百分之两百。

大明工业品,以物美价廉在整个世界着称。

帝国南方之地,被戏称为“世界衣橱”。

除了传统工业,军工业没有扩张太多。

只有海军造船厂新增了16个,填补了帝国整个南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帝国:我拥有百分比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