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23章 个体户第一街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23章 个体户第一街(1/4)

第123章个体户第一街

临近四月,羊城气温已达到20摄氏度。

站在著名的bj路步行街上,李建昆三人皆是一手拎包,一手挽着外套的造型。

这样还是热得不行,裤子太厚了。

所幸李建昆一早提醒过,都带着京城初夏的衣裳。

当下首要问题是,得找个落脚的地方。

“建昆,咱住哪啊?”

“咱也没介绍信啊。”

李建昆笑道:“到这边,你们还怕没地方住。”

羊城,是这个国家几千年历史上,唯一没有封埠过的城市,包括清朝闭关自守时期。

自古以来商贸发达,外来人员络绎不绝。

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特殊身份,或者介绍信、回乡证这类玩意的。

需求决定市场。

bj路步行街这边,四通八达,属于羊城建城时的始建之地,李建昆领着二人挨个巷子寻找。

“你们看头上,这天线是真他娘的多啊!”

“这边人真这么有钱,家家户户都有电视?”

小王和陈亚军昂着脑壳,头顶密密麻麻的鱼骨天线,在他们眼中充满科技感。

“能住这地界的人,钱嘛肯定是有些的,不过主要还是能收好多台。”

李建昆随口解释一句。

70年代末,在内陆地区,电视机还是绝对的稀罕玩意,一般只有事业单位有,作学习之用。

老百姓虽然稀罕,但购买需求并不是很高。

没几个台啊,见天放新闻。

但羊城这边可不同,港城就这么近,鱼骨天线撑起来,能收到老多特得劲的节目,有些一言不合就抱着啃……

想想看,这得是多大的诱惑?

攒钱买电视,成为各家的头等家庭计划。

欲望决定购买意向值。

“建昆,看,住宿!”

小王伸手一指。

这不就找到了吗?

在一栋民宅的最底下,有个台阶下去,约莫是地下室,一扇小门,旁边支一木牌匾。

李建昆也不挑,能住就行,他倒是想去住白云宾馆啊,但光有钱还真没用。

三人拾阶而下,进门便是柜台,左右各有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重生:我的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