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第434章 吴起变法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34章 吴起变法(1/4)

就在俱酒埋头种田的时候,吴起也完成了他在宛郡的镀金之旅,收复三座失城,抢回十条楼船,救回二万俘虏。

兵锋到处,魏、韩闻起名而退避,被俱酒打了的耳光又被吴起还了回去。

加上吴起对俱酒情况的如实禀报,以及促进俱酒归楚过程中的不懈努力,令楚王熊疑对吴起的忠心深信不疑。

吴起是真的对楚王忠心耿耿?

还是利用楚王的人格特点,以退为进,为俱酒安全入楚、并争取到数年的发展时间?

这是吴起的政治幼稚?还是政治智慧?

这一点,已沉入历史的长河之中不得而知。

总之兄弟二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吴起入郢都而为令尹,俱酒入郇阳而始种田。

楚王熊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兵家大佬吴起,但吴起给他端上来的却是改革整个楚国社会的大餐。

楚王与吴起彻夜不眠,抵足长谈,君臣相遇,风虎云龙。

楚国地广人众,在战国七雄中举足轻重。

但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一直萎靡不振。

楚王熊疑继位后,连续遭到魏、赵、韩、齐、越等国的轮番进攻,整个楚国疲于应付,极其窘迫。

楚王深深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于是根据吴起在魏国的窘境,不断撬魏国的墙脚,终于把吴起挖了过来。

没想到的是,吴起居然还将近年来名声鹊起的“兵家新星”也给带到楚国来了。

虽然暂时避居郇阳,但楚王有信心待这小子归心,毕竟晋国若想再发展起来,太特么难了。

吴起分析了楚国的弊端所在,主要集中在两点之上,即“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其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这两大弊端,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

其一:明法审令,即实行法治。这都是抄的魏国李悝变法的作业,历史上吴起在楚国变法是抄李悝,商鞅在秦国变法也是抄李悝。

实行法治,那就是要“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是为打击贵族和大臣立规矩,同时加强楚王的中央集权。

其二:破横散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这一项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让纵横家前来楚国游说,扰乱楚国的发展思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