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第376章 南郑之治3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76章 南郑之治3(1/3)

六、广开贸易通道,累积国家资本。

俱酒提出要广开集市贸易,既促进手工业发展,繁荣商业,又能收取工商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端木仲敖竭力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如果商业、手工业发展迅猛,利润很厚,那么将无人耕田。这就是战国乃至其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重农轻商”、“重农抑商”治理思想的根源所在。

战国时代的土地现状是,人口少、荒地多,熟地少,生地多,经验少,产出低。

并不是后世土地矛盾冲突,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就可以快速积聚民心这么简单。

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是要让更多的人绑在土地上,尽可能多地耕田,产更多的粮食。

其实端木仲敖还提出了土地私有,可以买卖这个理念。从历史上看,打破井田制,土地私有化以后,确实激发了一波生产力发展的浪潮。

但是穿越者明白,其后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王朝更迭,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当土地兼并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直接动摇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

所以穿越者坚持土地山林必须国有化的原则。但这样做必须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提升经济水平的同时还能解决大部分的就业问题。使农民即使离开土地也有生存的方式。

端木仲敖坚持“重农抑商”也有这个时代发展的需求,俱酒并不想强力改变一些历史发展中必经的东西,保证足够多的人民耕田,才能保证粮食的产出,才能保证征服和统一大业的进展。

但是,手工业和商业必须跟上,仅仅依靠小农经济的话,很难维持一个政权的运转。更不要提还要进一步扩军、征兵、水利工程、对外战争了。

既然普通民众参与不便,那就先办官营的作坊和贸易

官办贸易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垄断贸易。比如盐、铁、铜等战略物资,以及即将问世的糖、酒、茶等,实行绝对的垄断。等到适当时候再放开一些成熟领域的生产与贸易许可。

开辟重要商道:调集唐社的贸易高手进入南郑,多方面开辟商道。

其一:必须保障汉水商道的畅通无阻,一些创新手工产品通过水道发往唐社,唐社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采买粮食和战略物资反哺南郑基地。宛城和丹阳要建立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