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第355章 楚王来信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55章 楚王来信(1/3)

从古至今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国内矛盾,通常有两种方法比较有效。

其一,解决不了矛盾,就解决产生矛盾的人。

如果将俱酒彻底干掉,那么所有矛盾就会随着产生矛盾的主体一起消失。历史是胜利者抒写的,有一万种春秋笔法,可以将这个晋国小子死死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目前的襄城君手握数万大军,挟连战连胜之威,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且从前方源源不断传回来的消息显示,此子在襄城地区成功邀买人心,拥有雄厚的民意基础,只宜宣抚,不可擅动。

其二,制造一个敌人,将祸水他引。

韩侯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合格的一代君主。他可以肯定刺杀俱酒之事肯定是离间之计,但他不能确定是哪一方势力所为。

楚国有嫌疑。但是打楚国得靠襄城君,在目前这种君臣互疑的尴尬气氛中,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且派往楚国的使臣正在和谈,不宜再起战端。

赵国有嫌疑。但打赵国得有魏老大配合,赵国在刚平城附近小动作频频,魏老大都暂时忍着,韩国岂能做出头鸟?

郑国也有嫌疑。打郑国最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既能转移国内矛盾,还可推进战略目标。

但是,这些年来韩、郑连年交战,郑国已经把自己武装成了一只浑身是刺的刺猬。特别是有了赵国驻军加持之后,成了打不死、啃不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一只小强。

韩侯祸水东引的目的是转移矛盾,如果伐郑无功,不仅国内矛盾解决不了,还可能重挫韩国国际形象,这是何苦来哉?

所以韩侯深思熟虑之后,将目标瞄向了东边的宋国。

宋国,是周初始封的八大公爵国、“三恪”之一,地位十分尊崇!

宋国何德何能,能被周天子如此尊敬?这涉及到古代的“二王三恪”政治制度。

所谓“二王”,又称“二王后”,意即“二王之后”。新成立的王朝要对前两代王朝的后裔赐予封邑,给予地位,准其祭祀宗庙;

所谓“三恪”,“恪”,是尊敬的意思。就是新成立的王朝要对前三代王朝的后裔予以封赏。

“二王三恪”政治制度源远流长,用以表示“兴灭国,继绝世”之意,显示新王朝地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