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第36章 赵侯诛心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6章 赵侯诛心(1/3)

赵敬侯的使者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十分谦卑地开口道:“赵侯驾下小行人拜见国相。”然后呈上代表自己身份的玉圭,这在礼节上称为“执玉”。

“行人”是战国时期使者的通称,小行人既是区别于大行人的一种官职,也是一种谦称。玉圭则是代表使者身份的证件。

严格来讲,玉圭应向一国君主进献,然后还有“辞玉”、“受玉”、“还玉”等一系列的礼节。类似于后世递交国书仪式。

但赵使向侠累“执玉”,令侠累十分受用,这充分证明了他韩国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和地位。

但起码的礼节侠累还是懂的,他只是抬眼轻轻地瞟了一眼赵使手中的玉圭,并未接下,而是轻轻一挥手,算是回礼。然后淡淡地开口道:“贵使何来?”

赵使回道:“为乱臣赵朝事,特来烦扰国相。”

侠累道:“贵国家事,岂韩可置喙?”

赵使道:“三晋同气连枝,声求气应,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岂言家事耶?”

侠累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作为”三家分晋“的直接参与者与实施者,他其实很忌讳这个“晋”字,毕竟臣夺君位,这种以下犯上的不光彩事件不愿再提。

但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韩出于晋”的事实也无法改变,“三晋”这一叫法不仅在战国时就已流布天下,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

今天山西还叫“三晋”大地,山西的简称还是“晋”,车牌开头也是“晋”,而非韩、赵、魏。这恐怕是三家,以及侠累们没想到。

即使放眼全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号成为各省简称的只有“晋”“鲁”两国。可见晋国在当时、在后世影响力之深之远。

侠累抑制住心中不快,说道:“赵侯何以教我?”

赵使道:“朝,赵之逆臣也,播乱于内,蛊惑于外,徒增赵韩之隙也。寡君患之久矣,闻朝今居于韩,愿国相除此祸害,以修韩赵之好,寡君必铭国相之恩。”

侠累忍不住呵呵干笑两声:“贵使,公子朝乃韩国上宾,贵使一言,便杀上宾,此赵待客之道耶?”

赵使不卑不亢地道:“赵之道,客来有酒,兽来有弩,有所为有所不为。”

侠累道:“赵谓之兽,韩称曰客,何解?”

赵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