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爽后妈在六零」

第 229 章 追根溯源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 229 章 追根溯源(1/9)

这两件事是王蔓云跟朱英华分别锁定的,可以说,他们各自只筛选出了一件,合在一起就是两件,但王蔓云知道,有关联。p>朱英华先说自己挑选出的理由。p>“周外婆四十多岁时,我们国家还没有解-放,根据喜娃的年龄,沙头村的村长说喜娃今年二十,我浮动了一点,那么喜娃可能是47或者48年出生的。”p>“嗯。”p>王蔓云肯定了朱英华的推断。p>朱英华受到鼓励,接着说道:“就算喜娃很聪明,记忆力很强,要想形成非常深刻的记忆,最少也得是两岁左右。”p>这点他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出结论的。p>小孩两岁以下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他情况特殊,母亲死得早,加上又聪明,能记住一岁半以后的事,但要是再早,他就不记得了。p>王蔓云有后世知识储备,知道有学者专门研究过人类大脑,得出记忆大体会出现在什么年龄段。p>可以说朱英华推理几乎没有什么错,于是点了点头。p>朱英华受鼓励,接着说道:“49年的事太多,那年周外婆一直跟外公在京城忙碌,对她个人来说,没什么特别出彩的事,于是我把事件的可能放在了50年。”p>王蔓云把老太太述说的记录本挪到面前,指着上面的一行字,说道:“你觉得是这场运动?”p>“对。”p>朱英华用力点头,同时解释道:“50—51年,是全国范围内清查与镇压反-革-命份子的年限,可以说基本肃清与清除了反-革-命势力与各方间-谍,匪祸也基本也被扫光。”p>“嗯。”p>王蔓云点头,根据历史记载,确实是如此。p>“妈,你看这里,51年初,周外婆跟外公根据领导指示,来到了苏军区,然后他们的工作重点就都围绕着宁城展开,这里……”p>朱英华指着几个字,停顿下来。p>“小柳巷。”王蔓云念出少年指着的几个字。p>“对,小柳巷,51年,周外婆去过这里,而这里在解-放前住的人可不简单,是我党有名的叛-徒,我怀疑名单可能是外婆到了这里后,无意中得到的,只是她自己都不知道那是名单。”p>朱英华眼神亮晶晶地看着王蔓云,他不知道自己推理得对不对。p>王蔓云笑着揉了揉少年的头,没有马上说对错,而是说道:“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跟我分析出的事件有一定关系,你看看我推理的。”p>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飒爽后妈在六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