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不老」

第114章 房租涨价案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14章 房租涨价案(2/7)

多房产,仅出租房子一项,“房缗钱日二十千”(《宋史》),一天就是文钱,一年大概在720多万钱。不比不知道,一比你就能看出,同样是房东,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

宋代还有一种出租房,房东是官府。宋朝官府向官员、百姓提供公房出租,房租价格也因时、因地随市场波动。如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首都开封的公租房的房租是每月每间170文钱。18年后,绍圣二年(1095年),远离京城的广东惠州,因营房不够,部分士兵进城租公房,每间月租接近300文钱。

那么,此时最繁荣发达的首都,其房租更会大大增加,这跟北宋后期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物价上涨紧密关联。《浩然斋雅谈》中记载了一个叫张卿的官员所写的关于房租的诗句:“小小园林矮矮屋,一日房钱一贯足。”这所附带了园林的一般京城住宅,每月的租金为30贯,即钱。而据说当时京城地区一个普通人夫(指被雇佣者)的月收入不到3000文钱,相当于说,当时10个工人的收入总额才能在京城租一个稍微像样一点的住宅。

从历史角度来看,宋代的租房市场已然比较规范,也有些好措施。如根据经济形势、自然气候变化、政治需要等,政府常以减免房租作为笼络官吏以及百姓的措施之一。如宣和七年(1125年),书画家皇帝宋徽宗曾下令首都开封的公房、私房一律减少十分之二的租金。有宋一代,减少房租的政令常有,至于具体落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宋金议和后,宋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有钱的富人都竞相投资房产出租,而且租金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当时,在城镇买房,不是普通百姓所敢企及的,相当多的百姓包括官吏还是租房,官府为了减轻居民的租房压力,下令公私租房适当降低租金,这一举措受到房客们叫好,但有些地方官府出于利益考虑,常常阳奉阴违。

尽管政府出台了房租打折的措施,很多百姓甚至官员仍感到吃不消,镇江知府甚至因房租高遭遇了一场刺杀:一天,镇江府衙前来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一身京城衙门差人的打扮,跟府衙警卫说,他是京城太师府里派来送知府迁转命令的差人,要当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梁山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