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第64章 龙驭上宾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64章 龙驭上宾(2/5)

,眨眼,身边的人就都老了。

“快该走了。”李青缓缓抬起眼皮,轻声自语,“其实,这里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正德没历史上的那般不靠谱,大明也不是历史上的大明,文官虽不可避免的成长起来,却也没到严重失衡的地步,随着募兵制、京卫武学、京察制度永制……总体很健康。

不过,稳妥起见,李青准备再待一段时间,等小皇帝彻底平复下来再走。

他是急,却也不差这点时间。

令李青稍感意外的是,讨厌他的文官们,并未无理取闹到把弘治的死归咎在他身上,没有人拿这件事攻击他。

或许是因为李青没有了官职,亦或许……他们不愿拿弘治做文章。

~

这时代的人对身后事格外重视,何况皇帝,当下,弘治的身后事成了朝政的第一要务。

议庙号,议谥号……朝堂上,经常议的面红耳赤。

在皇帝眼中,朱佑樘是个好父亲,在群臣眼中,朱佑樘是个好皇帝,弘治一朝没有兴起大狱,没有严刑律法,没有横征暴敛……以后世人的角度评价,弘治是个没有大作为的皇帝,可以当下人的角度出发,弘治无疑是个仁君。

社会安稳,府库殷实,主君宽仁,臣子敢言……

文官们非常爱戴弘治,可也有着自己的操守,在谥号、庙号上很是谨慎,朱厚照也想为父皇定一个极佳又合适的身后名,这一来,反而议不出个结果。

李青不想朝政贻误太久,可朝政在皇帝驾崩面前也要让步,加之皇帝、大臣对弘治的感情,可不是他一句话说了算的。

不得已,李青只好另辟蹊径,建议朱厚照议谥号、庙号的同时,着手太庙布置。

宗庙由来已久,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周礼定天子七庙,非有德者,有功者不可得,可随着时代演变,王朝更迭,庙号逐渐变得不再稀缺,皇帝几乎人手一个。

谥号也是一样,最初只有一个字,随着时间推移,谥号变的越来越长,到了大明更是长到离谱。

太祖朱元璋足足二十一个字,太宗朱棣之后也都保持在十七个字,这么长的谥号,议起来自然麻烦。

庙号倒是没加长,不过,制度上也有了些改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