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二十二章 苏东坡与程伊川的恩怨之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苏东坡与程伊川的恩怨之始(2/5)

朝制定了一整套规章礼仪。鏖糟陂则是北宋都城外的一处沼泽地。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程颐是从脏乱之地而来的冒牌叔孙通,活像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穷学究。

苏东坡一说完,百官们哄堂大笑。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程颐和他的学生门人的脸都涨成了猪肝色。这本是苏东坡的一句玩笑话,尽管他也经常说自己是“鏖糟陂里陶靖节”,说他自己就是个冒牌的陶渊明。

但是,天知道他的这句玩笑话对程颐来说太有杀伤力了。这一争议成为了程苏之间的矛盾的开始。苏东坡嘲笑程颐,认为这是无谓的固守古代礼法。这次争论,助长了两人的对立情绪。

他们俩的另一次争议发生在国家忌日,大臣们前往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引起了苏东坡的质疑。东坡先生问程颐为什么要食素,因为他知道程颐并不热衷于佛教。程颐以礼法为依据,解释说守丧期间不可饮酒吃肉,而忌日可以看作是丧事的延续。东坡则以历史典故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作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这一次,宗教仪式引发了文化界的不和。

程颐的身份,是司马光葬礼的操办人,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但更重要的是,程颐当时是哲宗皇帝的老师。就在这种场合之下,众目睽睽,百官和皇帝太后都在场,最主要的是当时在场的还有许多官员是他的学生,这不是被当众打脸么。

所以,苏东坡的一句玩笑话,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苏程之间的梁子也彻底结下了。

苏轼的这句玩笑话,彻底引发了洛蜀党争。后来洛蜀党争演变为“洛党、蜀党、朔党”三党之争的“元祐党争”。

九月初六,哲宗皇帝举办了三年一度的亲祭明堂的庆典。

其时上下大事都已就绪,慈爱的太后替皇帝总揽国政,四海之内相安无事,三方边陲没有战火,南北州县五谷丰登,于是恩赦天下。

赦文由苏东坡起草,在此次恩赦中,苏迨蒙明堂恩也被授承务郎(皇帝的侍从官)。

忙完了朝廷的大事,苏东坡终于抽出时间去会一会自己的文朋诗友了。

首先是驸马都尉王诜,苏东坡在他的诗后发自内心地题跋说:自己被贬齐安,忍受饥寒贫贱固然罪有应得,但是贵公子王晋卿却被连累贬到武当,遭逢了同样的忧患实属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