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十七章 三过平山堂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三过平山堂(2/5)

离开黄州后,苏东坡深深地怀念黄州山水的清秀脱俗,世风的醇厚善良。那里的人,即使市井中的小民,也知道尊重爱戴贤人。

王禹偁做过黄州太守,黄州百姓对他念念不忘。韩琦只是因家业困难,随兄长在黄州居住过,黄州百姓也是对他歌功颂德。

于是,苏东坡就想到把韩魏公的诗摹写下来刻石,想以此来让黄州百姓对王韩二人的不尽之思有所寄托,这样可能也会让黄州人记住自己吧!

苏东坡为徐大正的“闲轩”题了诗,徐大正自从在黄州认识了苏东坡,二人遂成知己。此次苏东坡北上,徐大正一直舟从数百里,将苏东坡送至淮水之滨方还。

等苏东坡舣舟竹西时,又与杜介一起去拜访庆老,但未得。

“竹西”对于扬州,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是一份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竹西”二字,具有巨大的时空跨度、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优美的文化韵味。

将要离开竹西时,苏东坡为怀念李公择而作了诗,其时公择在礼部侍郎任。

杜介与苏东坡自扬州沿淮北上,过了邵伯湖,抵达高邮。

在这里,苏东坡与秦观相会,同时还在当地人陈直躬处士所画的雁图上作了题跋。与秦观见面后,杜介南返扬州。

元丰七年冬至日,苏东坡到了楚州(今淮安)。

在这里,苏东坡去了同年蔡承禧的西阁,此时的蔡承禧为淮南转运副使,置司楚州。苏东坡还拜访了王安石的侄子王斿(音流)(字元龙)。

“迟留岁暮江淮上,来往君家伯仲间。”这是苏东坡唱和王斿的诗,苏东坡在金陵与王安石游,又在楚州会晤了其侄,所以说是来往于他们王家的叔侄之间。

王斿之父王安国是苏东坡的至交,也是认为其兄的变法“聚敛太急”的人,与东坡也算是志同道合之人。

在楚州,楚州守田待问(字仲宣)向东坡先生赠诗,苏东坡唱和之。

秦观送苏东坡至淮上,分别之时,苏东坡赋《虞美人》词赠之,秦观亦回赠以诗。

腊月初一,苏东坡抵达泗州,其时淮水已轻微上冻,暂留在泗州。

在泗州期间,苏东坡拜谒了普照王塔,访问了襄禅师的僧房,光看了禅师所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