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一章 栖霞楼上的重九望远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一章 栖霞楼上的重九望远(1/5)

东坡先生在房屋的左边已收拾出数十亩的荒地,买了一具牛,日日躬耕于此。闲暇时,沉浸于书史中独自快活,自觉比做官要舒服得多,还能避免不少的荒唐事。

元丰四年下半年,黄州的天气极旱,米价飞涨。趁着这几天的一场雨,东坡就带着家人日夜开辟荒地,准备种些小麦。与邻里的农人一起劳作生活,虽然劳苦但非常感到高兴。

在给好友王巩的信中,东坡还告诉王巩,自己甚至想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

他还告诉王巩,受自己牵连的王诜驸马已被召唤京师。只是朝廷每月只给他生活费用一百贯,他的女儿时常哭诉,惹得皇帝也动起了恻隐之心。

彦正判官将一把古琴送给了苏东坡,东坡自觉自己素不解弹,就趁海印禅师纪公(纪老)前来黄州拜会自己的机会,让纪老的侍从快弹了几首曲子。

弹过之后,东坡觉得此琴的音质绝妙,是把可以传世的好琴。所以,为了表达对彦正判官的谢意,也为了博得世人一笑,遂作了一道偈子寄给了彦正: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偈子,同时也是一首诗。近代有人认为它写出了哲理,有禅偈的机锋,似儿歌的天籁。而清代的纪昀在他的《纪评苏诗》中却认为,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搜辑者强收入集,千古诗集,有此体否?

总之是褒贬不一。

但全诗简单明了,言简意赅,至少能够反映了宋代哲理诗的一些主要特点。

六月二十三,陈慥自岐亭来,这是小陈第二次来黄州拜访东坡,东坡遂将自己所作的《杂书琴事十首》赠给了他。

陈慥这次来,正好苏轼要去祭奠一下自己的老乡任伋(字师中),所以就带他与王齐愈、王齐万、潘丙、古耕道一起会于师中菴。

任伋与其兄任孜,相继举进士中第,知名于当时,眉州人皆敬之,号之“二任”。苏轼的老父亲苏洵在世时,尤其与二人相厚善,因此二人的关系也算是世交了。

特别有缘的是,当苏轼还在凤翔任上,任伋将去赴黄州通判任,当时的苏轼还作诗为其送行。

所以,不管是作为黄州的前任通判,还是眉山老乡,苏轼都要作文与作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