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八十九章 徐州任上亦风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徐州任上亦风雅(1/4)

几年前,苏轼从杭州赴密州任路过高邮时,孙觉(字莘老)正服祖母丧,如今服除,已起知苏州。

对于这位老朋友,苏轼倅杭时,老孙将知庐州,苏轼曾作诗为之送行,孙莘老当时就次韵了一首。得知老朋友已经重回工作岗位,于是苏轼就将上次老孙的次韵诗又唱和了一番寄给孙莘老。

李公择要离开徐州了,苏轼先是赋了《蝶恋花》词,“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你意思是说,我要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想必你也在思念着我吧。

苏轼还作了数首诗为李公择送行,二人都是因议论新法被摈黜远外,所以交情最为深厚。李公择是南康建昌人,年少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他曾与王安石交好,后来,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贬官外放,同时他也是苏轼的好友。而苏轼在熙宁四年,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为王安石所不能容忍,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不得不请求出京任职。

至此,两人均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不得不离京赴任,后来,又因为各自的命运而不得不一次次分别。苏轼曾写过许多关于李公择的诗篇,当时苏轼从密州赴徐州任时,李公择在济南隆重地接待了苏轼。如今李公择出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的李公择,南下赴任时又专门取道徐州,专程来拜会苏轼来了。因此,这一时期二人的唱酬极多。

苏轼《送李公择》诗中有“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等句,在这里,苏轼坦言自己兄弟少,四海之内只有弟弟苏子由一人而已,而与李公择的关系也情同手足,就像亲兄弟一般。

杜介这个人,字几先,在百度词条中只能搜出“善草书,清爽圆媚,诚为奇绝”这一信息,但苏轼兄弟与他有多首赠诗。

其中最早的一首《杜介熙熙堂》,就是苏轼在徐州任上所写,其时杜几先已经告老还乡,居住在扬州的平山堂。就在几年后,苏轼自湖州被押解进京之时,船过平山堂下时,隔墙还能清楚地看见杜介居住的竹屋纸窗丝毫没变。

彼时,在苏轼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已经退休的老杜仍然戴着黄帽穿着草鞋,在自己草房间的棋局里怡然自乐。而反观自己,正被朝廷羁押,生死未卜,只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