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八十七章 谁是谪仙?——苏轼与李公择的友情之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谁是谪仙?——苏轼与李公择的友情之盛(1/5)

元丰元年(1078),朝廷下诏割西路的齐州为京东东路,把本属于东路的徐州改为京东西路。王克臣任京东西路安抚使、知郓州,鲜于侁为京东东路转运使,李察为京东西路转运判官,孙颀为京东西路提刑。

正月十八,朝廷又下诏,奖励苏轼徐州的防洪有功。看来,去年的京东路安抚使的上书为苏轼请功已经奏效。

徐州府里的盐监官章楶(音杰),字质夫,建州浦城(今福建南平市下辖县)人,在废弃的盐监里作了一座思堂,苏轼给作了一篇《思堂记》。

关于盐监官的身份之特殊,我们需要在这里作以描述。

在宋代,“盐监官”可是极霸气的存在,受到上至朝廷,下到商人以及黎民百姓的争相追捧,甚至为了它,很多人不惜铤而走险,牺牲自己的性命。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对这粒盐很重视,推崇“有盐,则国富”的理念。认为它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兴国富民的战略物资,是强国、称霸的坚实保障。

地方上,由护宝都负责管理盐的生产,重要产盐区,朝廷还会直接委派盐监官对盐的生产进行管理。职能划分上,由发运史负责管理盐的运输,由库务监督官负责管理盐的仓储,由催监官负责管理盐的销售,由帐监官负责记录盐税收入。

由于苏辙的长女已嫁给了表哥文与可的季子(第四子)文务光,所以此时苏轼在给大老表写信时,就称呼为文同为“文与可学士亲家翁阁下”了。

苏轼在信中对表哥说,自己从前同事、大堂兄苏不欺的小舅子蒲宗孟的书信中得知,表哥如今身体不适,容貌有些清削,自己非常挂念,望表哥多多注意身体。表哥长久以来道气充足,小病不能近身。只是自己这几年也是小病不断,知道是年龄增长的缘故。希望表哥慎重选择医生和医药,尽力摆置,最好艾灸一下,会好得更快!

文与可给苏轼还寄来了自己画的《偃竹图》,苏轼觉得真是绝世之冠。我们知道,文与可得墨竹,就是放到今天也绝对算是无价之宝。

在徐州的大水过去后,苏轼认为,水退城未淹,只是暂时得以保全,以后怎么办?本来向朝廷反映的想在徐州城外建造防水的石岸,但上头迟迟没有回音。

如今,苏轼又召集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