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三十四章 开始卷入变法旋涡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开始卷入变法旋涡(2/4)

的墓志铭就是苏轼的三子苏过给撰写的。

此时的司马光老先生接到朝廷的圣旨,被要求为朝廷选取谏官。

“谏官难得,卿更为择其人”,神宗皇帝的话言犹在耳,司马光老先生更是不敢怠慢,回到家就开始左挑右选,选好了四个人的名字密奏朝廷,并称这四个人都为自己所素知。

这四个人分别是陈荐、苏轼、王元规、赵彦若。

在密奏中,老先生是这样评价苏轼的:直史馆苏轼,制策人优等,文学富瞻,晓达时务,劲直敢言。

很可惜,神宗皇帝并未采纳老先生的举荐,至少说苏轼此次并未入选。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王安石的又一次使坏。

一个月后,朝廷里任命司封员外郎、直史馆蔡延庆与右直言、直集贤苑孙觉并两人开始同修皇上的起居注。

关于人的日常生活的记录,最严格的要数皇帝的起居注,可以说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记录,甚至详细到一天吃了几顿饭,每顿饭几个菜。一般都是有专人在旁边记录的,起居注的作用也很多,举个例子如果皇帝突然生病,就可以通过起居注查找病因。

唐宋是于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记皇帝言行。这种官职虽然不高,但是能够随时接触到皇帝,也是许多人觊觎的对象。本来神宗皇帝起初是想用苏轼与孙觉这两个人的,但是王安石从中说,苏轼岂是可以提拔的人!

神宗道,苏轼这个人很有文采,并且朕见他为人也很平静。朝内大臣中司马光、韩维、王存都很称道此人。

王安石说,像这种险恶的小人,老臣不敢无缘无故地评价。苏轼曾作过的《贾谊论》,里面说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贾谊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又曾附丽欧阳修,欧阳修修作了《正统论》,章望之提出了有别于欧阳修的“霸统”观点,苏轼就立马作论攻击章望之,其实苏轼的论断论都无道理。

王安石还说,非但如此,在苏轼遭遇父丧后,韩琦等人送来的金帛,明面上苏轼均未接受。但却在扶柩归川时,用官家的船只贩卖数船苏木(一种中药材)入川。这件事地球人都知道,司马光曾诬陷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