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二十六章 二次归乡守制,永别故乡的云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二次归乡守制,永别故乡的云彩(1/4)

明代的王夫之(注意,这个人的名字很有个性,原名就叫王夫子,别号叫王船山)说过:夷考宋政之乱,自神宗始。神宗之以兴怨于天下,贻讥于后世者,非有奢淫暴虐之行,唯上之求治也亟,下之言治者已烦尔。

宋神宗的出场,使得北宋的朝政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起来了。

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给一代文豪的炼成造就了适宜的土壤。

半个月后,得知英宗皇上驾崩消息的苏轼兄弟一行,正在夔州云安县(今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一个叫燕子龛的地方题字流连。

当时这个叫燕子龛、又称下岩的地方有个僧人,曾劝苏轼兄弟不要再往前走了,可在苏轼三十二年的生命历程中,僧人口中的“路恶见止”,对他而言实在是小菜一碟。这种些微小事,也被苏轼记在了当天的游记中流传了下来。

当苏轼兄弟载丧归蜀的船只路过丰都县,该县平都山最高顶有座的汉时始建的仙都观,随父出川时,游览过此观,仙都观又名白鹤观。

丁母忧时返蜀,由于走的是陆路,史书上关于此次归蜀的路途记载极少。但此次回乡丁父忧时,是官家派船护送下走的水路,因此,路过一些名胜古迹时,一行人也可借观览之际上岸稍事休息。

当苏轼泊舟仙都观所在的山下之时,有一道士还曾持阴长生石刻《金丹诀》,找到苏轼,以求辨别真伪,很可惜苏轼也莫之能辨,只好建议道士再见到后来人路过时多多请教,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长您总会遇到识货之人的!

这段时间,苏轼忽然收到许安世的书信谢启,得知小许对自己青眼相加,一时间也感到受宠若惊,赶紧回了贺启。贺启中一边庆贺许状元车马旌旗之召,一边还得与许状元来共同

哀悼英宗皇帝新逝的弓剑之悲。

许状元字少张,雍丘(今河南省杞县)人。

与许状元同科及第的进士,还有苏轼少时就有过交往的彭山县老乡杨从。杨从,字存道。另外还有:

方蒙,字达源,桐庐人。

伍昊,字及籍贯无考。

治平四年丁未四月,苏老泉灵柩在二子的专心护送之下,顺利地抵达了故里眉山。

到家之后,把父亲的灵柩安厝待葬停当,苏轼就开始着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