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十四章 荆州的息壤襄阳的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荆州的息壤襄阳的鳊(1/4)

苏轼刚中进士不久就听人说,作为荆州守的王兵部常以伯乐自许。

出于敬佩与今后的仕途之中方便结交,苏轼就给王兵部去了一封信。在信中,苏轼以伯乐相马的故事起笔,说若能让王兵部也能看上自己一眼,自己终生的志向也就能实现了。

当然,这也是古代士子的为官经营之道。

这年岁末,苏轼的长子苏迈也在荆州过的年,至于是在出蜀时已生,随船到荆州的还是在荆州所生已不可考,反正就在苏轼一家大啖荆州黄鱼时,苏迈是环绕大家身边的。

这一年,被誉为有“万人敌”之才,后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音制),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在华州(今陕西华县)也隆重地出生了。

年关闲来无事,苏轼游览了荆州南门内的盗帝的息壤。

这是南门外瓮门内东垣下的小瓦堂屋一所,高三尺许。相传大禹曾铸石造龙之宫室置穴中,以塞水脉。唐开元年间,荆州牧裴宙曾命人掘开息壤内径六尺八寸的石城,结果当年就淫雨不止,只得又赶紧掩埋之,雨水最终才得以停止。

直到苏轼到此地时,还见到息壤状若屋宇,整体深陷地中,仅可见其屋脊。旁边有一石,上书:不可犯。有人不听,一旦用铁锨等农具取土,少则自行恢复原状。多则导致不期而至的雷雨来犯。

每遇大旱年景,往往因故动土而祈来降雨,屡屡应验。苏轼对息壤的此种义举大为感慨,专门作了一首上古四言诗以记之。

除此之外,苏轼还观览了位于荆州津乡古城的荆王故宫——诸宫。

不仅如此,苏轼还在荆州期间给荆州人民留下了《荆州十首》。后世的苏学研究者翁方纲据第七首中有“残腊多风雪”句,竟然判断出苏轼这十首诗并非一时所作。

翁先生的确不是一般的人才。

不过,这十首诗并没有具体所述,乃是荆州地方的风物人情,民族特色,比如荆州五方杂居,阳盛物坚;其气急悍,故荆人多彪悍。再比如荆州土人有食雁与竞渡戏船的习俗等。

十首诗读完,清人纪昀点评道:诗中有可以模仿杜甫的手法,并且大都是年少自负和初出时的意气方盛之作。与苏轼黄州之后的作品相比,今后的诗作中已不见了此时的指点江山之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