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往事」

第十二章 书生意气,初识巫山之云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十二章 书生意气,初识巫山之云(1/4)

沿流而下,船过了忠州即到万州(今重庆万州区)。

在万州武宁县东南十三里的木枥山白鹤观,父子三人有分别题诗,赞颂了许迈(字旌阳)在此山得道后为民除害,举家飞升的事迹。

夔(音葵)州,也就是今天位于三峡之巅的重庆奉节县,夔州古城有处名胜叫永安宫。永安宫为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的故址,原为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章武二年(222),刘备率4万大军东下,为关羽报仇,遭东吴大将陆逊火攻连营还守鱼复县,遂改县名为永安,军营亦名永安宫。

永安宫南面一里地的渚下平碛中,有三国时诸葛孔明修造的八阵图。

苏轼父子舟行此处,见诸葛八阵图原是聚细石为之,每阵各高五尺,广度为十围(两臂环绕的长度),历然棋布,纵横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悉广五尺。

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时,夔州已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不由自主的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夔州人自古以来最为敬重诸葛孔明,每年的人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倾城出游踏行碛上,谓之踏碛。

在苏轼眼里,诸葛氏一心辅佐刘皇叔恢复汉室,曾走斜谷而出祁山。可不尽人意的是,六出祁山每每因粮草不继而功败垂成。今日的诸葛亮八卦图仍箕张翼舒,鹅形鹳势,象石分布,宛然尚存。峡水大时,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混瀁,可胜道哉。但“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在滚滚长江水的冲洗之下,古往今来的多少豪情都在无情的岁月中消失殆尽,“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在诸葛盐井,苏轼共看到盐井有十四口,自山下至山上,其十三口井常空,但每当盛夏水涨,盐井里的泉水就会溢出井沿迤逦流入江水中。

二十四的苏轼又从哲学的角度,按五行中咸入肾,肾属于水,因此作诗说“五行水本咸”,然后笔锋一转,又从人性中的贪欲入手,在对世间万物的索取上永无止境。以至于世间多数人“犹嫌取未多,井上无闲绠”,总是觉得“绠短汲深”,满足不了自己的贪婪之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东坡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