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黄土地」

第309章 最美乡村(一)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09章 最美乡村(一)(1/3)

第二天,黄雅萍坐着王天祥的白色小汽车去他的家乡进行乡村旅游参观考察。

车子一离开宾馆,天不作美,竟下起了雨来。黄雅萍看着天祥打开了刮雨器,心想一出县城,车一打滑,陷入泥里,难到路上,这可咋办呀?“天祥,这天下起了雨来,今天路上可能不大好走吧?”黄雅萍经历过暴雨刚刚过去,山风夹着土腥味从河边吹来,泥泞路上牲口的蹄窝里都注满了积水。天祥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这你就放宽心吧!你说的那是过去吧,对着呢,过去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是水泥路,是全县有名的南泥湾(烂泥弯)。那些年不是流行着这样的话吗?说我村是‘圪塔墚村南泥湾,下雨走路打窜窜,泥巴陷到脚颈颈,人们有鞋不敢穿。’现在村村道路都硬化了,下雪都不怕,直到家家门口,畅通无阻。县电视台记者还给我们村编了几句顺口溜,我这就说给你,‘两条大街五道巷,四通八达路面光。人行道儿三米宽,村庄整洁心舒坦。给水排水设施全,不为积水打圈圈,晚上路灯亮又明,如同白天人出行。’”

王天祥停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的圪塔墚村,听我爸爸说从他记得,十年九旱,贫穷落后,村里的年轻小伙有的都娶不上婆姨,闺女都嫁到了外村。我的村是典型的“地无三尺平”,人常说,“宁要山下八分田,不要山上二亩地。”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圪塔墚人学习大寨人,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加拼命精神,战天斗地,平坡治沟,打坝淤地,修造人工梯田。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们村又开始了恢复生态的探索。党和政府领导我们首先从转变发展方式开始,后来明确提出了退耕还林的二十字方针,这就是‘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木主导,强农富民’。引导我们走出了一条‘精耕细作’科学种田之路。特别是退耕还林以后,社员(村民)非常重视淤地坝的修建和维护。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新修的淤地坝深受广大农村群众欢迎,被形象地称为丰产增收的‘集宝盆’,只要有淤地坝的地方必定是一片绿意盈盈的良田美景。”

这二十几年来,王天祥一直担任村两委会的领导,他对黄雅萍讲起村里的变化来如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根植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