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80章 战斗准备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80章 战斗准备(1/3)

迟春早的职业是文学院教授,平时除了教书育人,还有做文学研究,写书评。

写书评这个工作其实很重要,因为物质生活极大地不丰富,大家的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读书,这也是如今文学期刊遍地开花的缘故。他每个月都会把国内主要的文学期刊上的小说读一遍,对故事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分析人物时代背景,提炼主题。告诉读者,这书是否有读的价值,读完后能否提升你的精神世界和个人品德……云云。

然后发表到各类报刊上供读者参考。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迟春早扮演的就是试毒者,小说推广者的角色。各大期刊和出版社对他这类的评论家,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只要自家的书能得好评,对销售是一大助力;可若是得了差评,印好的纸书可就要砸手里不说,搞不好会因为评论家同志的一句“这部小说传递的思想不健康”而被封禁。保守年代嘛,谁也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

迟教授存了个拍砖的心思,就开始寻思着找那个倒霉鬼下手。

去年文学界迎来一个春天,优秀作品井喷,涌现出一大批佳作。随便挑一本,骂上几句,就能轰动一时。不过,还是不行,因为今年比较特殊。

今年国内文学界有几个重磅大奖需要评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茅盾文学奖和全国短篇小说奖,奖金重不说,关键是牵涉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多。按照不成文的规矩,所选的作品都由各省市和各行业作家协会推荐,送到北京后,经专家组审核后产生一定数量的入围作品,然后终审,最后定名次。

比如今年的茅盾文学奖,有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参选,如今只有八本入围。

将来谁能最后拿奖,还得等最后的结果。

至于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评选,各地作协正在开始选送,等送上来,那已经是年底的事儿了。

两个大奖几乎囊括了如今最优秀的小说和最富创作力的作家,在民间也有大量的狂热读者。

迟春早如果要拍砖,对他们下手自然是最好不过。

但是,他却不敢。

因为,谁送的书能拿茅盾文学奖,谁送的书能拿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大奖,直接关系到各省市行业文联作协领导们的工作成绩。

文学圈说大很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