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15章 小小成名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5章 小小成名(1/4)

《棋王》一书只能说在接下来会给孙朝阳带来文坛上的名声,但名声有时候并不能给他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毕竟只是一部短篇小说,不能出书,不能版权改编,就目前而言也就一百三十块钱稿费。

仅此而已。

要想多赚钱,还得弄个长篇。一部长篇起码十多万字,就算千字八块稿费,也是上千稿费。别说现在是八一年,即便到八十年代末期,能直接拿出上千元现金的家庭也是相当富裕的,属于超前小康。

而且,长篇小说还能出版、再版、三版,每出版一次都会拿一次稿费,简直就是只下蛋公鸡。

很多作家只写了一部名作,就能靠那本书吃了一辈子。

既然要弄,就得弄一本这样的小说。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在未来不停再版,并全版权通吃。

选择抄什么书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孙朝阳琢磨了一段时间,怎么也定不下来。既然想不出,那就暂时不想。他业余时间就跑厂里图书室去看各类文学期刊,看看现在的文学流派主要是哪些。

一封信从省城寄来机砖厂,是《青年作家》送的样刊,总共五本。其实,这一期青《青年作家》蓝色封面,上面是一个拿着钢笔的美女头像木刻画,看起来清新淡雅,背面是林风眠的一幅风景画,画的是一片树林。

翻开了,里面分为四大版块,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

卷首是巴金的寄语《给青年作家》,巴老对青年作家的创刊给予热烈的祝贺,并鼓励老家的作家努力创作,写青年人写青年事,写这个青年的时代,为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寄语之后就是孙朝阳《棋王》,头条文章啊!

一本杂志,尤其文学杂志,头条必须抓人,让读者一翻开书,瞬间就会被吸引进去。因此,这开篇小说,要么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要么是文学界的当红炸子鸡。如果两样都不靠,纯新人,你的小说质量必须过硬,否则不能服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学界也是一样。

孙朝阳的棋王能够放在头条,可见他作品已经彻底征服了编辑们。

他又看了看这期杂志的其他作品,诗歌就算了,现代诗写得不好看,跟分行文字没有任何区别。散文也没多大意思,文学评论也不必看,没有指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