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思想教育课(2/9)
低还只是小事,关键就在种植期比后世改良过的品种要长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延误早稻种植。
一年两季稻,那是生产任务,丝毫都耽误不得。
而且现在化肥产量不足,很大一部分要依靠从小本子进口,尿素袋裤子的梗就是这么来的。
不管是进口还是自己生产,化肥的用量和去处都是提前安排好。
临时安排抢耕抢种,却找不到足够的化肥,这很合理。
土地过度耕种,又没有肥力补充,可不就会影响粮食产量了么。
说到学大宅,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有兴趣的可以去翻70年代的报纸,当时报道的农村,学大宅之后一定都是大丰收,群众生活过的都比以前好。
然后没过几年,进入80年代以后,报纸上又是一片倒,说当年所有农村都吃不饱饭,分产以后日子才好过。
到了推广杂交水稻时,老套路又跑了一遍。
嘿嘿嘿嘿……。
知青文学里的一部分元素就是从这里借鉴来的。
有一位从吉林回来的京城知青,后来写文章回忆当年下乡的日子,就承认当年村里不缺粮食、吃的还是白米饭,只是缺肉吃。
他们知青点有个沉默寡言的老大哥,却是个捉鸡摸狗的好手,两三年时间把村里的看家狗捉了七七八八,都进了他们的肚子。
后来他回去插队的地方探访,碰上当年的老队长,还被笑骂了一顿。
老队长说,其实当年大家都知道是他们干的,只不过没有明说,给他们留了面子而已。
可就是这样的地方,在那位知青写的小说中,依然是天天喝棒子粥、啃窝头的不毛之地。
老队长问起来,他还觍着脸说是艺术创作,不写得穷苦一点,没有戏剧冲突性,编辑不喜欢、读者不爱看,文章都发表不出去。
所以说,好多真实情况只有老百姓自己知道,书面上的东西,尤其是报纸和现实文学小说,看个热闹就好。
杨传福默默抽着烟,缓了好几秒,才说道,“当年那事不是闹了很久么,到现在都还有好多地方在继续学,……”
听到这里,陈凡情不自禁点头,他干广播员的时候,还写过卢家湾学大宅呢。
杨传福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