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太难?不如安心干点实事」

第412章 开始流片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12章 开始流片(1/4)

章书记颇有些不解,他现在也大致清楚了芯片在国内的重要性,以及所能创造的巨大利润。

但根据杭城徐院士电话传达来的意思,流片还不一定能成功,甚至徐院士自己都对第一次流片没那么大信心。

所以对于沈旭东现在就这么兴奋有些不解,怕他之后听到失败的消息会更失落。

不过沈旭东却毫不在意,他对徐院士有信心,既然能走到流片这一步,大不了多试几次,能越早推出国内第一芯,国内在这方面才能有更大的优势。

从无到有是最困难的一步,哪怕目前造出的芯片跟市面上其他大公司的芯片性能有差距,但起码有这东西了,可以自己生产以及制造,不怕国外的随时封锁。

与章老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原因,以及他的想法与信心后,沈旭东就不再打扰老师的工作。

从办公室内一出来,就让小姜立刻给他订了明天出发前往杭城的火车票,这流片的事他要亲自去盯一盯。

浙大通信电子研究所内,徐院士,白院长以及吴教授等十来位科研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挤在五楼的实验室内。

经过这两年研究所的不断招人,在华升集团丰厚的待遇吸引下,以及徐院士的这块招牌立着。

不管是浙大通信电子研究所还是宁州半导体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迅速扩充起来。

不止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开始取消,关于科研人员的流动性在今年开始也越发放松,流动性大增。

事实上这两家研究所还是缺乏各层次的科研人员,不管是从高级科研人才还是普通的研究员,都希望持续扩招。

然而却被现实所打断,不是华升集团的丰厚待遇给不起,而是没有容纳人的空间。

没错,两家研究所都挤在一块儿,让这个小小的五层楼高的研究所早已不堪重负。

各种实验研究设备,核心的实验室成员,以及大量的辅助服务人员都挤在这栋楼里,让这个89年建成的小楼早已拥挤不堪。

许多实验室的实验空间是一缩再缩,好多地方都施展不开手脚。

而一旁的新楼正在紧锣密鼓的加紧建造中,但毕竟是属于13层52米高的高楼建筑,还是要求不低的科研楼,估计得到明年年底才能正式建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升迁太难?不如安心干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