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162章 突破底线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62章 突破底线(1/3)

在蜀汉的权力结构中,作为最高权力中心的丞相府是和大军主力一起常驻汉中的,二号权力中心则是留在成都的尚书台,正常来说,尚书令就是诸葛亮之后的接班人。

杨仪不敢和马良争,但一直对蒋琬存有竞争之心,他年纪比蒋琬大,资历也更深,向来以第三顺位的接班人自居,眼下马良暗中勾结赵骥被诸葛亮识破,在杨仪看来尚书令地位置肯定是自己的,可诸葛亮居然任命了蒋琬。

诸葛亮岂能不知道杨仪的心思,他微笑着说:“威公,你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准备晋升你为御史大夫,作为我的副手留在身边,大汉当前的中枢在汉中不在成都,这点你可明白?”

御史大夫本是和丞相并列的三公之职,但在东汉时已经沦为虚职,不过地位依旧崇高,品秩是在尚书令之上的,而且杨仪这个御史大夫手中是有实权的,用后世的话说,应该是常务副丞相了。

在诸葛亮看来,杨仪在工作上的确是个好帮手,能帮自己分担很多的事务,但这个人人缘实在太差,政治上也不够成熟,根本不具备掌握最高权力的能力。

杨仪对诸葛亮的安排很满意,特别是那句“大汉中枢在汉中不在成都”更是戳中了他的心窝,杨仪不无得意地想到,对呀,当个尚书令留守成都算什么,不过是个盖印的工具罢了,我杨仪才是事实上的副相,才是丞相真正属意的接班人。

经过这一番人事调整后,诸葛亮彻底清除了荆襄系内部的沙子,蒋琬接替暗地摇摆的马良后,汉中与成都之间的联系再无障碍,加上向朗也被赶离了皇帝身边,丞相府的决策权再次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之所以把马良放到汉中,是因为诸葛亮不想把他彻底推到赵骥那边,与其让赵骥白捡一个能力杰出的政务好手,不如留下为己所用,还方便就近控制,从马良的种种行为来看,他并不想和诸葛亮完全撕破脸,不过是想给自己多留条后路而已,既然如此,诸葛亮自然要给马良留出几分还能挽回关系的念想。

诸葛亮一套连环拳打下来,赵骥对宫中的影响力几乎被连根拔起,但他没有太过在意,他眼下最重要的事是尽快把麾下将士的家属接来关中,于是赵骥请向朗出面联络益州的世家大族资助了一批粮食,然后帮忙护送军属们前来汉中。

现在的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骥行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