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第164章 起复东林党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64章 起复东林党人(1/6)

内阁六位大学士,入直参预机务。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因为它明确表明了,孙承宗这个外出督师的大学士,不算在六位之内。

同时也提醒了朝臣,加上孙承宗这个大学士后,内阁就有了七位大学士,这个数字已经不少,不宜继续增加——

毕竟内阁大学士通常也就四人左右,少的时候甚至只有一人。

在皇帝没有罢免黄立极等四人前,新增加两位大学士,已经是额外增员了。

朝臣提出的意见,也是内阁应该增加到六七人或八九人。

如今皇帝做出这个决定,自然得到了很多朝臣认同。他们认为皇帝接受群臣劝谏,是一位英明之君。

原本阉党的官员,更是认为皇帝再度表明了没有罢免黄立极等人的意思。否则就不会只是增加两人,不可能把内阁整体替换——

这代表以前的阉党官员不会被彻底赶出朝堂,他们可以安心。

还有一小撮人觉得只增加两位大学士不够,应该多增加几位。以便在未来把黄立极等人换了,把阉党彻底赶出朝堂。

但是他们的意见不是主流,没有那么多官员支持。大部分官员认为增加两个大学士已经不错,不用增加更多。

朱由检抛出两个大学士名额,成功分化了群臣。让他们转向对两个名额的争议,不再想其它事情。

眼见群臣没有了众口一词的凝重,朱由检松了口气,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不会造成朝堂君臣对立。

但是想到这里面的惊险,朱由检更加坚定了分化文官集团的决心,不能让文官形成整体意志。

『文官的整体意志,来源于相同的价值观,例如他们从儒家经典学习的纲常伦理。』

『还有就是以前的成例,尤其是有利于文官的部分,例如廷推、廷议、票拟。』

『只要注意这两点,不轻易触动他们,还是能分化瓦解的,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和皇帝对立。』

分析着今天的事情,朱由检决定更加注意自己的手段和策略。同时他也认识到,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后必然会和这两点对上的。

尤其是他对廷推、廷议、票拟已经开始改动。上次等额廷推侍郎的事情,就有不少官员非议。

如果以后推行太阳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崇祯重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