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第139章 督抚施政纲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39章 督抚施政纲要(1/3)

承天爵位的事情,在外廷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因为外廷的官员,大多不知道这件事。

王体乾虽然有心拉几个人帮自己承担压力,却同样知道一旦不小心泄露出去,他可能会首先承受外廷压力。

所以他做事颇为隐秘,只告诉了几个有可能被封爵的人。

这些人对承天爵位同样极为动心,在王体乾的提醒下,各个向廉政部门主动申报财产,请求皇帝处置。

朱由检按之前对王体乾的处置,收缴了他们的浮财,把难以变现的固定资产留给他们。

不过,为了防止一些人知道自己的处置办法后耍花招,他还明确规定留下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能高于三成。免得这些人大肆购买田宅,只上交很少浮财。

这个政策,让朱由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从内廷陆续收获二百多万财产。

虽然他知道这不是全部,但是相比把李永贞抄家也只收获二十九万,效率要高多了——

抄家这种事情,实在太考验执行力。中间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分润。

朱由检没有那么多有能力又清廉的官员执行抄家,更期望他们主动申报,把财产主动献上来。

对于献上财产的宦官,他也不吝重用,各个加快审查,任命太监职位。

外廷的官员在知道皇帝的处置办法后,申报财产的积极性也高了点。因为他们知道,皇帝非常的通情达理,自己购置的田宅,很多可以留下来。

因为这个缘故,外廷也收获了一笔意外之财,再加上罚没附逆官员贵族钱财,勉强解决了陕西欠饷。

至于其他边军的欠饷,户部是实在没办法解决。朱由检只能先从内库拿出钱,把辽东的欠饷给解决了。免得辽东不稳,威胁京城安全。

这笔钱要等孙承宗上任时拨付,朱由检先前在听到辽东有欠饷时就有预料。为了支持孙承宗的工作,当然要在他赴任时拨下去。

如今朝野最关注的,还是朱由检力推的磨勘法。

在得到黄立极等阉党官员支持后,朝堂上支持磨勘法的声音,逐渐响亮起来。

被特赐元士出身、声名大噪的钱嘉徵,同样在京城四处鼓吹。认为磨勘法是善政,应该尽快推行。

讨论磨勘法的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崇祯重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