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重振大明」

第125章 西北三省护军使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25章 西北三省护军使(1/4)

“护军是文职还是武职?”

“是只能由武将和文职军官担任,还是可以由文官担任?”

袁可立没有立刻推荐人选,反而提出了这个问题。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儿,觉得纯用武将肯定不行,和地方官员协调的时候,文官有可能不理他们。

但是纯用文官的话,又会让文官势力膨胀,掌握军中内政,权力深入军中。

所以他衡量之后,说道:

“护军都尉、护军校尉是文职军官,由通晓文字的军中文人担任,管理军中内政。”

“文臣可以担任护军使,作为天子使臣统领护军。负责协调军队和地方,做好军队后勤工作,保护和监督军队。”

这是把护军分成文臣担任的护军使,以及文职军官担任的护军都尉和护军校尉。两者同属于护军体系,却又各有侧重,分工有所不同。

听出皇帝对护军的设置绝不那么简单,那些不愿改变的文臣,已经本能地想要反对。

朱由检却不待他们反对,便拿话堵住他们:

“文武进士通晓文字,都可以到军中担任护军。”

“荫官在太学毕业转为武职的,也可以担任护军,负责军中内政。”

“只要他们的能力足够胜任护军使,就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把文荫子弟绑上这个政策,群臣想反对的也不好说话了。毕竟关系到他们后代的利益,护军使这个职位,极有可能是文荫武职的最高职位。

毕竟特赐元士出身名额有限,群臣没信心他们的子弟一定会被特赐元士出身。这样一来,他们的后裔如果没有考上进士,最好的选择就是转为武职。

但是武职的天花板显而易见,最高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和卫尉寺卿,职位寥寥不说,而且局限在锦衣卫体系。

如今皇帝设立文职军官,并且专门设置护军一职由文职军官担任。这个需要大量官员的体系,便成为转任武职的文荫子弟的最佳选择。

护军使、护军都尉、护军校尉,一听就知道这不止几个官位。以后边境各镇,都有可能设立护军。文荫子弟能担任这些军职,文官的权力也能在军中深入。

尤其是护军使的地位和提督相当,未来甚至有可能像提督那样署理总督职务。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崇祯重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