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医在民间」

第559章 “流感”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559章 “流感”(1/4)

沈毅点头后,继续翻阅着,只是越翻越心惊。

他之前在医馆出事那次,是有看过内地药典的规定的。

所以知道上面的规定,附子的用量一般在9克左右。

而王忱这里,所有罗列出来的处方,最少用量都在15克。

比如四逆汤,甘草30克(炙),干姜22克,附子一枚(15克),生用去皮,破八片。

生用的字样倒是没有对沈毅产生影响。

因为他并不清楚,生用和炮用的区别。

只是对这个里面最低用量都在原来的一倍半,有些咋舌。

翻阅到最后,他看到有汉制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1斤等于16两等于248克等于液体250毫升。

1两等于24铢等于15625克。

1升等于10合等于200毫升。

同时还有些特定药材的剂量换算。

梧桐子大等于黄豆大小。

半夏一升等于130克。

附子大者1枚等于20-30克。

附子中者1枚等于15克等等。

这些他没觉得有什么,只是看到后面还有明清度量衡同当代换算,就有些没有看明白。

“这里为什么还要同明清做换算?

你用的伤寒论不是汉朝的书吗?”沈毅指着书中的文字问道。

沈毅的问题,王忱很好回答,只是这个问题却先让王忱苦笑了一下,随后才做出解答:

“如果是真正的伤寒杂病论,肯定是不需要写这个换算比例的。

但这本书因为流传的时间太长,中间不是出现了失传的问题吗?

后来被拆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

这中间就出了些问题,这些考量的人并不清楚汉朝的度量衡。

而有恰好遇到其中的某个方子出了缺失。

怎么呢?他们就自己根据用药的情况,来加上的这个药。

比如防己黄耆(芪)汤,这个方子。

我们看到的时候就已经是,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炙,白术七钱半,黄耆一两一分。

这中间的白术七钱半,显然不是汉朝时的计量单位。

而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一代大医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