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情」

第563章 取消公摊:对房价影响究竟有多大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563章 取消公摊:对房价影响究竟有多大(1/2)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者意识的提升,商品房销售中一直存在的“公摊面积”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从广东肇庆到合肥等地的政策变动,引发了一场关于商品房计价方式的大讨论:究竟应不应该取消公摊,转而按套内面积计价?这一变革背后,涉及的是房产价格的透明度、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多重考量。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公摊面积。简而言之,它是指住宅建筑中除了私有部分以外,业主共同拥有并使用的部分面积,如走廊、楼梯、电梯井等。长期以来,中国商品房在销售时普遍采用包含公摊面积在内的建筑面积进行计价,这导致实际可使用的居住空间(套内面积)和支付的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之所以不断高涨,一个核心论点是提高价格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事实上,许多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的概念并不明晰,而开发商有时在公摊面积上的暗箱操作,无疑加剧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当消费者按照建筑面积支付了房屋总价后,实际上却无法完全享受到等同于支付价格的居住空间。因此,按套内面积计价能够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他们所购买的居住空间到底值多少钱。

然而,是否取消公摊面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一些专家指出,虽然理论上改变计价方式并不会直接影响房价,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如果取消公摊面积后不对房价进行调整,那么对于开发商而言,总收入将会下降,这可能导致他们提高单价以保持收益平衡;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每平方米价格。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公摊面积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如高层建筑中,较高的公摊比例是必要的,因为它们为居民提供了共享的服务设施。此外,公摊面积的存在也与现行的产权登记制度和税务标准紧密相关,任何改革都需要系统性的调整。

从已有的地方实践来看,重庆作为执行“套内面积计价”多年的城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据报道,重庆的开发商通常会提供两套价格标准,即建筑面积计价和套内面积计价,且最终房屋总价保持一致。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价格透明度,使得买家能更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2024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