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第469章 八月秋收,北伐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69章 八月秋收,北伐书(1/3)

八月中秋,秋高气爽。

泾阳城外,阡陌纵横的农田皆是金灿灿的。老农晒的黝黑的脸庞,满是欣喜。望着一捧捧的粟米,双眼都有些泛红。辛勤数月,终于是迎来收获。

种地是苦力活,掏空了农夫的精力。在没有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年代,就只能被绑在农田。播种、施肥、锄草、翻地、浇水、除虫……顶着严寒酷暑,蚊虫叮咬风吹雨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若是来场特大暴雨,就可能将辛苦栽种的秧苗淹死。若是连年干旱,那就颗粒无收只能卖儿卖女。

正所谓手里有粮,办事不慌。对农夫而言,没有任何事比得上粮食重要。自黑夫来至泾阳后,亩产是一年比一年高。他委托农家编撰的农书,已经被记于《仓律》。各种新式农器,他们也都是最先用上的。黑夫作为县令,家里头的耕牛也能租给他们用。租金是不要的,但得管饭绝不能让牛瘦了或是病了。

这年头牛比人值钱,农夫也都知道。对待田牛,那绝对比对自己亲爹还好。谁若是敢对田牛不利,那也甭想继续在泾阳混,这辈子都会被戳脊梁骨。

“见过县君。”

“不必多礼。”

吕泽走上前来,笑着介绍道:“县君,今年农事大熟,泾阳又是大丰收。我核验过去年的簿册,今年比去年还高,亩产恐怕会超过三石半!”

“嗯,挺好。”

千万别小瞧这数字。

粟米也就是小米,平均亩产是不如水稻或是小麦的。就秦国而言,能达到两石就算是大丰收了。在关中地区地力肥些的农田,则能达到两石半。

泾阳的三石半看似很多,实际上换成后世也就是210斤……没有肥料除草剂看天吃饭,而且稻种也没改良,能有这产量已是烧高香了。

黑夫捧起把粟米,闻着米香味也很赞赏。有位伟人说过,小米是养人的。最主要是粟米耐储存,有的甚至能达到八年时间。而且粟米更耐旱,不怕土地瘠薄。虽然产量低但胜在稳定啊,唔……其实就是稳定的低……

粟米不论旱涝是最有保证,因此小米也是很长段时间最主流的军粮。就算在两千年以后,也打出了小米加步枪的名头。黑夫还曾看过篇报道,说是粟米很有营养,里面蕴藏有很多人体所需的元素。只需要水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