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

第370章 秦制国语,胶东昌邑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370章 秦制国语,胶东昌邑(1/4)

黑夫坐在马车内,将数本簿册置于木案,好似自语道:“齐地偏远,人文口音习俗与关中大不相同。纵然派遣封疆大吏,还是需仰仗当地豪族治理。”

沿路上都是靠着阳庆这位齐人充当译者,反正在黑夫听起来和天书没什么区别。后世的东北话他也听过些,好比什么瞅你咋地,试试就逝世。与两千多年前的古语相比,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前世他也听过些传言,说什么秦国关中雅言就是后世的粤语,亦或者是陕西话。实际上这就是误区,因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后世不论任何门汉语方言和上古汉语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只能说有所继承并延续其特点。

齐地语言的晦涩难懂是公认的,比如孟子就记载了个《一傅众咻》的故事。说楚大夫找个齐人教儿子学习齐语,却怎么都学不会。若至临淄住个几年,自然就学会了。

本意是说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能有人打扰,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但由此也能看的出来,齐地方言有多晦涩。

阳庆还和黑夫说了件趣事,临淄齐人当着秦吏的面用方言骂他,秦吏也不知晓。昔日齐国攻宋,便以齐语传递军情。黑夫对此是深信不疑,毕竟阳庆和公孙光有时交流就会习惯性的用方言,听得黑夫是满头包。

话说,该不会真的骂他了吧?

阳庆说了,临淄其实已经是算容易懂得了。到了胶东那更难搞,就是他都只能听个大概。因为胶东方言还糅杂了部分东夷淮夷的古语,更加晦涩。夸张的说句,这和后世出国没啥区别了……

“君上所言甚是。”郦食其附和点头,而后笑着道:“吾尝闻大破方能后立,齐地诸田皆已迁至关中。秦有弟子下乡,或可解胶东之患。”

“看吧……”黑夫轻轻叹息,“田氏没了,还会有新的豪族出现。其实,还是得多派遣些能吏干吏。至于语言不通,我有上中下三计。”

“你又有计?!”

扶苏面露诧色。

黑夫又白了他眼。

作为主角,整点花活很奇怪吗?

“敢问君上,计将安出?”

“上计需二十年甚至更久,可却是一劳永逸的法子。赖陛下贤明,六国文字皆被废除,现在官方以小篆为主,民间则有隶书。据说程邈在岭南干的甚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秦:玩呢,你在古代搞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