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海枭」

第104章 大员长官之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04章 大员长官之死(2/3)

,这是他和郑芝龙对决的最大底气。

对于古典军队来说,军饷基本可以约等于士气,战争的胜负手往往并不在战场上,更多的在于后勤、装备、训练和组织度。所以后世网络上有个笑话: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何处有满饷?关外汉八旗。

这虽是个笑话,但却击中了要害,历史上明军剃了头战力大增的例子比比皆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腐败,这是王朝周期律的宿命,大明开国两百六十年还有如此局面,在古代王朝中已是凤毛麟角了。

林海之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搞钱,原因就在于此。后金入关前所能控制的人口也不过百万之众,虽然靠抢劫和人参贸易赚得盆满钵满,但其经济体量到底比明朝差了太多,只要能垄断大明海贸,在钱粮上压倒后金应该问题不大。

抓住钱粮这个牛鼻子,攀科技树反倒是细枝末节,至于后世许多网络军事家们津津乐道的排队枪毙、空心方阵、骑墙冲锋之类的,目前还不在林海的考虑范围内。

这些军事理论究竟有多靠谱还不好说,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至少那什么近代骑兵墙式冲锋完全就是扯淡,如果想靠这玩意灭后金,估计会被皇太极打得连妈妈都不认识。

这些东西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林海只要确保在钱粮上压倒后金,哪怕不攀科技树不做任何战术变革,殄灭建奴也是很有希望的。毕竟明清双方的兵员素质、武器装备乃至于常用战术基本都差不多,最大差别还是大头兵饿不饿肚子。

这就是林海灭金大计的总体思路,虽然看似有点笨,但胜在脚踏实地。而要垄断大明海贸,首先要灭掉的拦路虎就是郑芝龙,林海对此还是颇有信心的。

即使高看一眼,郑芝龙眼下的实力最多也就相当于嘉靖大倭寇。林海坐拥上百万两银子的雄厚资本,又打通了浙江货源和倭国商路,如果连这伙乌合之众都不能荡平,那基本也就不用做什么殄灭建奴的春秋大梦了。

“贤侄这也是老成之计。”许心素呷了一口大红袍,“其实俞总戎所虑,也是那郑贼和红毛合流,若单单只是郑贼,福建水师又有何惧?”

林海听他还是迷信俞咨皋,本想提醒一句,但话到嘴边却又止住。要让许心素认清现实,恐怕只能等到俞咨皋被郑芝龙打得灰头土脸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晚明海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