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第四章 写剧本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四章 写剧本(1/4)

首先,这部片要好取景。

最好大部分景色在沪海或者周围就能找到。

省的还得四处跑,光差旅费也不是小数目。

这年头制片厂一部电影再火也就能从中影那拿个固定的收入,成本太高的话,厂子是不会同意拍的。

再说了,你个沪海人,弄个《红高粱》什么的出来,怎么感觉那么不着调呢?

其次,这部片的剧情要够不错,还要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三观,让厂子看了就有种想拍出来的冲动,导演不指望了,但无论如何,不得给自己这个编剧安排个副导演当当?

最后,这部片要好传播,其中思想全世界通行,最起码欧洲那边吃这口,没多久,就该开始华语片频繁出入三大电影节的日子了。

这是大势,自己可以顺应潮流。

虽然貌似有一点点走在了潮流的前面。

这个不重要。

关键是那里能出名。

影片能出名,自己也能水涨船高。

额,能安排进去那么一两首经典英文歌。

歌曲的传播,比电影可要快,加上阿非利加大饥荒愈演愈烈,最好是弄那种关注儿童,战争的英文歌。

乘着这个东风,说不定能让自己尽快扬名。

赚美元,它不更香嘛?

再说了,只要这次的《明天会更好》能给厂子带来收益,这种能卖歌的影片,沪影厂投拍的可能性极大啊!

自己可不想让剧本在剧本库里压着。

越快拍出来越好。

想着想着。

黄泽提笔,在纸上写起了故事梗概。

83年,一个音乐家已经功成名就,回去参加故乡母亲的葬礼,这天晚上,他的家里来了一个人,说是自己的一位老同学。

见面后,对方问他还记得当初的老师周树老师吗?

他死了。

留下一本日记,是送给你的。

翻看日记。

两人的记忆回到了几十年前。

46年的时候,在沪海近郊有一所寄宿学校,专门为太过调皮捣蛋的问题儿童所设。

沪海和周围城市里,难以管教孩子的父母,就会花钱把他们孩子扔进里面,让这里严格的老师来管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