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想随思记」

主动与的人生差别好大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主动与的人生差别好大(1/2)

学过初、高中知识的都知道做什么事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但是课上没有人跟我们讲主动与被动究竟有多少差别。

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究竟与被动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差别的根本原因,到底出现在哪儿?

接下来举个例子,看一看主动与被动,最终会把差别在哪里?

例如,长期的坚持早上4:30起床,从身边人来看,能做到的人并不多。那么,为什么会有些人能够长期的坚持早上4:30起床?

首先,划分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父母早上每天4:30起床。孩子自然就跟着早上起床了,然后形成了父母的习惯,这属于首父母的影响被动起床。

第二种,外界规定每天4:30起床。比如,有的工作或者是生活中需要早起,像是卖早点的、有的单位要接班工作不得不早起。

第三种,要求自己每天4:30起床。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早起主动起床。

这三种看似都是早起4:30起床,好像时间上差别不大。但是,在人生中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其次,分析一下影响因素:

先来看看第一种,每天4:30起床,受父母的影响养成的所谓勤奋的习惯,对个人的人生来说大概率前半生会因为勤奋受益。但是,等到长大以后,自己几点钟起床自己能决定的时候,自己的潜意识能不能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大概率取决于他的父母当初是主动早起还是被迫早起。这大概率是父母人生的延续,过得是父母的人生。

再来分析第二种,外界规定4:30起床。这种往往是因为被迫无奈,不得不4:30起床。属于被动型起床。虽然过得貌似是自己的人生,一旦外界不再规定了,还能不能坚持早起4:30起床就很难预料,这属于活得是外界规定的人生。

最后来看看第三种,自己要求自己4:30起床,这种属于主动性,自我要求非常的自律。主动性要求自己4:30起床,证明对自己的人生有目标、有方向、有标准。这样的个人通常在工作生活中,也是对自己有规划、有要求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生活随想随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