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

第100章 再会四公三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100章 再会四公三侯(1/3)

如果说前两刀还在公卿们意料之中,姜云逸的第三刀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震惊了大部分人。

丞相府会同太尉府、御史府共同清查司棣、兖州郡县兵缺额问题,责令兖州、司棣地区各郡县即刻清查郡县兵实际数量并于一月之内上报至太尉府。太尉府将根据实情重新厘定各郡县兵员额,并足额发放饷银。

郡县兵糜烂人所共知,如今由荥阳民乱破局,姜云逸连夜奔袭驰援,至少被姜云逸提点过的几位县尉肯定要老老实实。

有了他们做参照,司棣兖州其他郡县就算阳奉阴违也不敢太离谱,尤其是东郡尉刚被发配镇北关充作先登死士,寒蝉效应正最强烈之时。

打开了司棣和兖州这两个近畿大州的局面,下一步便能对其他郡县下手。

这件事引发了洛都极大震动,甚至主要不在于清查缺额本身,而在于其政治意义。

这件事实质上是皇帝放松了对地方兵权的一手把控,因为地方兵糜烂是不争的事实,皇帝一个人也实在是管不过来,相府牵头,给太尉让出一点实权也就让了。这是第一大政治意义。

第二大政治意义在于,丞相是百官领袖,但不过问兵权,只有皇帝主动问的时候才能说两句。姜云逸的这份奏书开了丞相主动过问兵事的先例。而妙就妙在他拉上了三公一起,监察权给了御史府,具体裁量权给了太尉府,最终裁定权仍归于皇帝。

皇帝背书,三公会查,这是史无前例的,代表朝廷最高层对此事没有分歧、高度一致,下面郡县必定要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

还是围三阙一的老套路,各方面压力被姜云逸给拉满了。对于地方郡尉、县尉来说,是如实上报求个既往不咎,还是冒着被罢官、追缴空饷的风险阳奉阴违?

大部分人肯定选择避其锋芒,然后重新喝合法的兵血。

姜云逸的主要目的本来也不是整顿地方兵制,而是削减朝廷开支。

四五月洛都朝廷大规模裁汰冗员,七月启动地方军队集中清理空饷,下一步就该动地方文官了吧?

这三件事做完,不仅能大幅减轻朝廷财政负担,还能提高行政效率。

如果只是一刀,权贵们及地方上铁定要全力反抗的。但这似相干又不相干的三记连环刀下来,权贵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