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79章 寓教于乐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79章 寓教于乐(2/4)

但无兵器钱粮,无人出头。

方亨戴纱帽着蓝袍,仍为明朝衣冠,很年轻,无家眷,只带家丁数人。亨入县衙,空无一人,耆老八人入见。

亨曰:“常州府各县均已献册,江阴何以独无?”

耆老出衙,与主簿、教谕、缙绅等商议。众人踌躇不语,无人敢挑头抵抗。遂决定归顺,奉献图册,转送于南京。

这一幕,方亨骄恣,耆老有心无力,主簿、缙绅等人唯唯诺诺。

台下的士卒已经气愤,叫骂声四起。

第三幕,方亨率城内缙绅到文庙进香,老百姓围观者甚众。

主簿试探着问道:“县台,江阴已经归顺,想必无他事耳。”

方亨笑道:“只剩剃发而已。前者,南京已差满洲大兵四人,督促江阴城民剃发。”

一耆老怒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头发焉能轻剃?”

方亨亦怒,厉声说道:“此大清律例,不可违也。”

这一幕,矛盾点都在方亨身上。观众已经沸腾,丹初身旁的军官们都开始议论起来:

“方亨枉为读书人,却甘做满清的走狗,真是可恨!”

“若非此等汉奸,鞑子焉能入关?大明焉会衰败?”

“此类汉奸最是可恨!”

……

第四幕,剃发的消息传开,江阴民情汹汹。

县学诸生进入县衙,在明伦堂晋见方亨,慷慨陈词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

恰逢材官入衙,呈送文书,正是常州知府衙门送来的剃发令。方亨如获至宝,令承发科书吏抄录剃发令,准备分发传示各地。

书吏备好笔墨纸砚,正要抄写,却见剃发令语气坚峻,赫然写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等字样。他气愤交加,把毛笔扔在地上,说道:“就死也罢!”

方亨大怒,下令杖责书吏。

衙门中胥吏皂役大哗,簇拥着书吏逃离衙门。

江阴北门附近少年素练武艺,多拳勇,闻讯鸣锣执械,涌入县衙。

方亨犹坐堂上,色厉内荏,令仆役没收兵器。

少年们群情激昂,说道:

“我等备兵器乃为御敌,尔收之,反为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