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章 告急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章 告急(2/5)

衔。

或许,瞿式耜有办法守住桂林吧。

哎,时势窘迫,天气也在弄人。春雨已经连续下了十天,北风也吹个不停,带着明显的寒意。

真是见鬼了。自天启年间起,国内旱涝蝗灾不断,气候也显然冷于前朝。如今已是三月,全州地处南国,竟然还有些春寒料峭。春雨十日,眼看就要有洪涝之害了!

雨天无事。焦琏虽然识字,却不好读书,在中军帐内颇感烦闷,于是披上蓑衣,前去探视老营。

老营里编的是老弱妇孺,都是官兵家眷。明朝中后期军制废弛,募兵制逐渐取代了卫所制。明末天下纷乱,军队也朝不保夕,行军打仗常常携带家眷。

焦琏这支兵马,战兵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最能打的是标营,编有三百陕北老卒,全都是骑兵。

明军的组成较为混乱,大致可分为标兵、营兵、守城兵、瞭侦兵(夜不收)、通事(翻译)、家丁、土兵、乡兵等。标兵是将领的亲兵,由将领直接统率,最为精锐。

焦琏待人宽厚,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得士心。对于老营,他也格外照顾,把老弱妇孺都安置在黄沙镇上。

走近一处祠堂,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只见一个三十开外的教书先生,正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吊书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底下有五六十个少年,衣衫破旧,衣服多由军服改成,缀着累累补丁。少年们大多在与邻桌嬉笑打闹,有的斗蛐蛐,有的打瞌睡……

焦琏想起来了。这些少年都是标营子弟,父亲大多战死,无人管教。为此,他雇了个塾师,先教他们略识文字,等他们年满十八岁后,再招他们正式入伍。

明初定制,军户男丁年满十六岁就要服役。明末各地募兵,男子十六岁以上皆可应募。焦琏体恤下情,把子弟入营年龄推迟到了十八岁。

这些标营孤儿,本该珍惜机会,认真读书,却全然不把塾师当回事。这塾师也是无能,治不住学生,只好闭着眼睛念书。

真是不成器啊!花钱雇了个塾师,却没一个认真读书的。焦琏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却见后排有个年长的少年,正在埋头读书。

那少年大概十六七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