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2004开始」

第332章 如果好莱坞要翻拍,可以邀请我去执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332章 如果好莱坞要翻拍,可以邀请我去执(2/6)

制度与内娱不同。

虽说谁攒的盘子,谁的话语权最大,这一点无可厚非。

可在好莱坞,其实很多电影的产生,是独立制片人搞到小说、或者其它影视作品的改编权,然后找编剧编写成剧本,再拿着剧本前去影视公司或者其它金主拉投资。

拉到了投资,再找导演、演员,然后将整个剧组拉扯起来。

电影随之开拍。

整个剧组中,制片人最大,导演虽然也有极大的话语权,实则也不过是制片人找过来打工的打工人。

这就是,制片人中心制。

好莱坞大部分电影在制作所采用的项目架构,美术指导与摄影指导配合导演,构成核心的艺术创作团队。

执行制片人、制片主任服务于制片人,构成主要的管理团队。

两个团队的管理线条交叉之后,就形成了这样的矩阵式结构。

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艺术创作和市场需求之间明确界限,并按照两个核心团队共同确立的预算和标准完成制作,减少由权力过分集中带来的风险。

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花絮中,常常会是一帮人来从各个角度讲述一部电影,其中有演员、制片人、导演、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甚至还有后期特效总监什么的,各自的台词也不重样。

而国产电影的制作特辑,往往只能看到导演在说个不停,然后是制片人、演员轮番上来夸导演,常用的台词是制片人会说导演很认真,演员则说导演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这就是好莱坞电影与国产电影的区别。

好莱坞电影是属团队协作,拍出的电影要对投资方负责,不然制片人就得进厂打螺丝。

国产电影是属于导演的,拍出的电影表面上说是对投资方负责,实则是导演开心胜过一切。

尤其是大导演,就算拍砸了,也丢不了饭碗。

因为有名气有实力的导演,保不准什么时候又赚了,也就一直能拉到投资。

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姜闻,他拍的电影十有九扑,可还是一直能拉到投资。

比如他现在拍的这部《太阳照常升起》,把杨受城给弄亏了。

日后拍《让子弹飞》时,杨受城依旧二话不说的掏钱投资给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华娱从2004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