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战役」

第二百零七章:后方(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后方(二)(2/4)

“工长同志。”

带领十几个工人操作着炼钢炉的什长见到她来,忙停下手上的活,对她敬了个礼。

“不用管我,我只是来看看而已。”她马上回了个礼,然后笑着说,“你们继续。”

“是!”

什长重新回到紧锣密鼓的工作当中,带领工人们下料炒钢。

少女的目光落到不远处的炉口,橘红的火光映着她精致的面容,那对湛蓝的眼眸中闪烁着思考。

她默默计算着接下来应该推进到哪一步:

现在黑军掌握的冶炼场地全部是从金廷地方势力手上“接管”的,陆大古当初敲定临沂为起步阶段的中心点,就是因为据他所知,这片地方的矿产资源丰富得惊人,且开采历史悠久。

以煤矿举例。

临沂地区的采煤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约公元627年,直到1300多年以后的二十一世纪,这份来自地球母亲的馈赠依然丰厚。

此外,临沂共有矿产70余种。

只要黑军利用好它们,最起码在工业发展方面,他们会后劲十足。

但那都是后话了。

在当下,她必须协调好有限的工业力量,保证发展顺利。

这里面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土简三酸两碱工程】和【煤铁】:

大进面前正矗立着两座一炉三膛反射炼钢炉。

所谓“反射炉”,即是一种室温火焰炉,炉内传热方式不仅靠火焰的反射,其更主要地借助炉顶、炉壁和炽热气体的辐射传热。

而这座新炉的技术思路,乃是炎华传统炼钢技术的发展延伸,基本原理近似后世的转炉炼钢,也是利用鼓风氧化掉铁水中的碳、磷等杂质,不过转炉炉温较高,此种流行于炎华农村的传统炼钢是在低温中进行的,而它的操作步骤,简单来说,就是让生铁在炉内熔化后不断搅拌,由于铁水中的碳被氧化,含碳量降低,熔点提高,它会变成糊状。

这时用铁钎把它团成圆团从炉中取出,用锤击打,挤出里面的炉渣,就变成了钢。

是的,这就是【炒钢法】。

陆大古最早成功掌握的批量炼钢技术。

在石器时代任务晚期,大古就是靠它真正意义上跳过了两个大版本,那时他成功发明了最简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演变战役